
想象一位学历不高却口齿伶俐的小白,离开校园后,决定投身销售事业。
是卖地产?卖保险?卖百货?还是卖保健品?就说卖地产吧。那么,是去北上深厦,还是三线小城?是卖新房,还是二手房?
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不同赛道,创富的天花板是各有限高的。同样是玩命地“996”,能玩出的名堂却是截然不同的。
个体如此,商业亦然。一些业态,是刻有原罪印记的;若不刮骨疗毒,实难走远。所谓原罪,即是说一个商业模式自诞生之初,就带着劣根性;其固有的不良品质,随着社会的发展,终究将被倒逼改革。
当然,劣根性是相对而言的。经济学中有一基础概念叫竞争均衡(competitive equilibrium),即“以完全竞争为特征的市场或经济中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单独的买者和卖者都没有力量支配性地影响市场,价格将趋向等于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用的水平。”在上述均衡状态下,小到手无寸铁的个体,大到高度成熟的商业,要么拥抱环境,主动适应;要么就得被扣上一顶“劣根性”的帽子,面临被淘汰的危机。
中国正在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
既然是单一市场,就会形成其独特的竞争均衡。
“996”令小白领们叫苦不迭...殊不知,当周围的老板都在施行“996”时,你的霸道总裁若不就范,企业便难以存活;
高房价令小青年们怨天尤人...殊不知,当央行官员樊纲点破“六个钱包”的内涵,发出善意的提醒时,你是否洞悉了现象背后中国人民的房产情节,并寻求帮助,赶紧“上车”?
不断蹿升的育儿开支令小夫妻们长吁短叹...
殊不知,相比于身处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人们,能叹得出气,就已经是一种幸运;2000年的一纸《减负通知》,注定抵抗不了无形的手;
其实,所有事例的内在逻辑是共通的,放之四海皆准。
只不过,这一切在诸多中国特色属性的推波助澜下,纷纷呈现了其最白热化的样子。
近年来最为中国百姓津津乐道的商业现象之一,是电商对实体零售的碾压式冲击。
事实上,不止是在中国,实体零售在西方各国均处于持续萎缩的窘境;只不过,这场变革在中国市场的当量最大,所以也就最为悲壮罢了。
如果要为这场变革拎出一个最核心的要义,那便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相比之下,物流效率的提升、生活方式的塑造,都是其次。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立意足够高尚,愿景足够恒久。
同时意味着,传统的商超、便利店(实为杂货铺)等实体零售业态,一夜之间成了背负着原罪的商业模式。
面对苟延残喘的商超,便利店的解药在哪?纵然,距离消费者足够近,是便利店作为实体零售“顽强小草”的最大优势。可是,故步自封地捧着这一点点甜头,就奢望做成百年大业,未免太过天真。对于消费者而言,随着电商的物流效率不断提高(目前已是按小时、分钟计),其对便利店内的非日配商品需求就不断下降,导致便利店的商品结构持续受到冲击;对于商家而言,尽管房租、人工等低可控成本不断上升,却无法摆脱自身作为各类非自有商品的价格接受者(price taker)地位,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盈利空间愈发狭小;
近日,笔者在与一位曾于7-ELEVEn耕耘超过三十年的资深从业者交流时得知,目前在中国大陆实现稳定盈利的连锁便利店企业仅有5家。从实际情况推测,除了高铁站等特通渠道门店外,“不赚钱”恐怕已成为行业性的严峻挑战。
到底怎样的改革和创新,才能令便利店洗刷原罪,重获新生?
若只是简单地从门店布局、货架陈列、商品结构等“术”的层面去挖掘,显然远不足以救赎四面楚歌的便利店;笔者认为,那些已经形成一定点位规模却又难以盈利的连锁便利店企业,应更多地尝试从“道”的高度上进行战略转移。
一、充分利用线下点位,打造线上“流量池”:
有人评价道,腾讯是从连接“人”出发,再连接“内容”;而字节跳动则从“内容”出发,触达用户情感,再连接“人”。便利店是快消品的主战场,通过连接“人”,让快速的“内容”慢下来,至关重要。
可惜的是,在笔者参与过的几宗实体零售业资产收购案中,类似微信公众号、移动端App、电商平台这样的“流量池”,均未受到买卖任意一方的特别重视,从而获得合理的作价;当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传统零售企业自身对通过科技手段进行常客培养的长期忽视。
二、以最苛刻的标准,开展新品研发(和引进):
“我们要加大日配鲜食的占比,提升整体毛利率。”
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不用心研发新品,意味着商品同质化;当诸如乐乐茶这样的网红茶饮品牌几乎天天上新,每周推出不同的大牌联名饮品...
当肯德基、麦当劳的折后商品售价甚至低过从菜市场买回原料自行烹饪的成本...试问,如果你是消费者,你会为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买单?
三、想尽办法,让顾客停留得更久一点:随着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侵蚀”,在可见的未来,对于绝大多数得以保留的职业,其本质都将归于服务业。
无论中外,顾客在开市客、山姆会员店这样的仓储量贩之中停留的时间往往超过一个小时。笔者认为,在硕大的门, , 店面积背后,其真正反映的,是顾客感知到了从忙碌工作中抽离出来,享受举家购物休闲的那一份愉悦。顾客的停留时间越长,就越有概率增加消费,从而促进客单价提升。如何通过“泛餐饮化”,为便利店植入社交空间的属性,值得每一位“掌舵人”深思!
“怜悯是一种原罪。怜悯弱者是违背自然的事。”文:黄梓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