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5611805/回:0)利润大涨!波司登的套路适用转型中的美邦们吗?近年来,波司登这个20多年羽绒行业第一的品牌,也曾经历转型艰难。 同大多数传统品牌一样,波司登曾在短时间内门店从原本的8300多家陡然增长到13000多家,粗放扩张之后面临的是大量货品积压,导致营业收入连续两年下跌,净利润连续三年下跌。 但是,近年以来不断努力转型的波司登终于迎来转机,实现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增长。其公布的财年中期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9月30日止6个月时间内,波司登实现营业收入25.6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0.11%,实现净利1.57亿元,同比增幅20.3%。 梳理渠道、关闭低效门店,波司登的转型在曲折中前行,终于迎来业绩春天。 一方面由于零售渠道升级,如电商冲击和百货衰落;另一方面也受到用户消费偏好改变影响,不少鞋服传统企业跟波司登一样也都经历着转型之痛。但波司登经历连续两年营收下滑之后扭转了颓势,其转型的方法可能值得一些身处“不转型就会死”的服饰品牌们的借鉴。无论是集团对旗下品牌作了梳理和淘汰,还是意识到了品牌建设和消费者体验的重要性,并通过推出迪士尼系列以及与曾任职于奢侈品品牌Prada和另一轻奢羽绒品牌Moncler的国际级设计师的合作,提高品牌调性,俘获年轻市场。 不过,转型并不在一朝一夕,也并没有一条万能的法则,只有在自身的经验上反复修正,方能找准方向。但问题是,风云变幻的零售行业,并不会停留等待。 “四季化”战略调整 “今年受拉尼娜气象影响天气寒冷,可以说是羽绒服的大年。”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记者,自家羽绒服今年相比去年销售同比翻了整整一倍。 对于羽绒服这样季节性极强的品类来说,上半年往往以新货的订货生产以及反季节清理库存的销售为主。因此,作为一个“看天吃饭”的品类,上半年对于羽绒服公司常为销售淡季。 为此,波司登在2009年提出以羽绒业务为核心的“多品牌化”、“四季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进行转型。通过多品牌战略应对ZARA和H&M等快消市场及奢侈品市场的侵袭,并丰富和填补上半年的销售。2009年,波司登全资收购拥有波司登男装品牌的公司,发展自有男装品牌,实现四季化的第一步。其后,更花了3亿元在伦敦中心商区开设海外旗舰店,开始国际化路线。 此后波司登更是进一步在收购兼并上大展拳脚,先是通过合资公司方式拿下美国街头潮流品牌洛卡薇尔(Rocawear)的中国代理权,接着自创女装品牌瑞奇,2011年至今又通过扩股增资、收购品牌的方式拓展女装、童装市场,通过持有摩高、杰西、邦宝等品牌股份的方式拓展业务。 然而,“由于羽绒服与其他服装的从生产到备货周期到市场运作等完全不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也正因为此,波司登在非羽绒服领域的准备相对不足,因此,这些战略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一定程度上还分散了有限的营销资源。但难得的是,面对激烈的女装市场竞争,波司登当机立断,在2012年和2014年分别砍掉了洛卡维尔休闲装和瑞琦女装等发展鸡肋的品牌,最终剩下杰西、邦宝、摩高三个品牌。 波司登创始人高德康曾在2015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计划三年内将波司登羽绒服相对整体业务的占比从80%左右调整到60%甚至以下,“未来最好的是五五开。”相信波司登未来还会在四级化上积极努力。从财报上可以看出,其品牌羽绒服依旧成为上半财年最大收入,相比去年的47.2%提高至56.5%,但目前全年数据部分尚未公布,有待观望。 热爱生活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