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97316387/回:0)蒋介石炒股巨亏,没钱给儿子交学费【上】1922年,由于炒股失败 35岁的蒋介石跌到了人生的低谷 这一年他给朋友写信说: 股市大亏 以致他连给儿子蒋经国交学费买衣服的钱都没有了 “思之伤心” 往事不堪回首 蒋介石的炒股往事 始于1920年 当时,长期致力于革命事业的孙中山 经常为革命经费所窘 为了解决经济问题,1916年12月 孙中山在日本人的建议下 决定与长期支持中国革命的日本神户航运业巨头三上丰夷 共同在上海开办交易所 并希望通过盈利所得来资助革命 历经审核和前后折腾 1920年7月,由日本方面和中国的民族资本家共同出资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 当时,1920年代的中国已经有100多家各种交易所 而股票发行,更是早在1870年代的清朝就开始了 1872年,李鸿章筹办中国近代第一家民族工商企业——轮船招商局时 就曾经向民间发行股票 李鸿章也因此被称为“中国股民之祖” 其实早在1883年 由于矿业股票暴跌 当时的清朝就已经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股灾 但炒股这种事 眼红的人还是很多 随着民国时期炒股事业继续兴旺发达 眼看作为国民党秘密筹资机构的上海证交所正式成立 此时由于与陈炯明不合,离开粤军来到上海的蒋介石 随后拿出5000银元 与自己的老大哥陈其美的侄子陈果夫 共同出资成立了“友爱公司”进行证券投资 这是初入股市的蒋介石 人生中的第一次尝试 青年时期的蒋介石 不幸的是 蒋介石的公司刚刚成立 就碰上国际金融风潮、银价大跌 对于当时的这次金融风暴 上海《申报》在探讨原因时说: “或谓系进口货多结汇水,或谓某国有意外金融风潮,或谓因西历六月底解款,或谓某国银矿有大批现银放出之故,总之大上大落,华商之对外营业,受其影响不鲜也。” 反正不管这么说 1920年的这次金融风暴 都是老外搞的鬼 这使得蒋介石非常愤怒,民族主义情绪也开始爆发: “银价大落三日······金融机关,在外人之手,国人时受压榨,可叹也。” 不仅没赚到钱,初入股市还大亏 蒋介石心里特烦,他在1920年的日记中写道: “矜张自肆,暴躁不堪,对于社会厌恶更甚” “对于中国社会厌鄙已极,誓必有以改造之。” 在蒋介石看来,自己之所以初次炒股就失败 这里面是有门道的 而从辛亥革命时候就献身革命、 曾经全身绑满手榴弹进攻浙江巡抚衙门的蒋介石认为 国外资本主义始终在控制着中国 所以,国际金融风暴等问题也揭示出中国社会蕴含的大问题 “中国宜大改革,宜彻底改革” 对于普通股民来说 一旦被当了“韭菜” 那就只能自认倒霉 但从24岁就开始参加辛亥革命的蒋介石 却从中悟出了革命改良的道理 当然,他的“韭菜”生涯还远未结束 第一次创业不成功 蒋介石不灰心 又成立了一个新公司“茂新”接着搞 没想到,茂新公司也是大亏: “接果夫电,悉上交股票惨落,亏本至七千余元,乃知商业不易营。” 炒股没赚到钱 还亏得一塌糊涂 蒋介石这才想起来之前算命先生之前跟他说你“五六月间运气不好,果应其言,亦甚奇也。” 蒋介石觉得算命先生真是神了 心情不好,于是,他从上海跑到了浙江普陀山 去拜观音菩萨 “遂乃漫游以舒郁怀。浮海至普陀……凡游六日而倦还。” 1920年代的上海证券交易所 这种失意并没有持续多久 很快,1920年9月 刚刚投身股市才几个月的蒋介石 突然被孙中山再次召唤 原来,此时孙中山的得力干将朱执信 在策动桂军归降时遇难 身边正缺人手的孙中山于是紧急召唤蒋介石 让他前来任职粤军第二军参谋长 这是蒋介石以前从未有过的高位 于是,蒋介石紧急赶回前线 率领粤军与桂军作战 但是,脾气暴躁的蒋介石经常对同僚发火 这使得他跟粤军同事间的关系很紧张 加上粤军又大多是广东人 作为浙江人,蒋介石觉得自己处处受到排挤 到了1920年11月,刚刚回到前线才两个月的蒋介石一怒之下 又离开前线出走回到上海和老家浙江奉化 这一段时间 断断续续炒股的蒋介石在日记里写道 他又损失了七八千元 1920年的七八千元是什么概念? 1919年,毛泽东曾经在北大图书馆担任管理员 当时毛泽东的月薪是8元 这相当于当时蒋介石炒股亏掉的钱 毛泽东得赚1000个月才赚得回来 这炒股的人生 实在郁闷啊 不过,运气似乎开始眷顾中年蒋介石了 到了1920年底,民国股市逐渐回暖 当时,正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担任经纪人的蒋介石 运气也开始回春 陈果夫回忆1920年底,他跟蒋介石的股票生意时说: “茂新(公司)的股本,由一万加至一万五千元,慢慢的又增到三万元。每天开支不到三十元,而每天生意,在最差的时候,佣金收入总在三十元以上,最好则有二千元。生意的兴隆可想而知。” 有了钱,蒋介石的手头宽了 于是更加出入风月场所 话说,1920-1922年搏击股市的这段时期 也是蒋介石嫖娼的巅峰岁月 这两年时间,蒋介石在日记中不断写下想“戒色”又“食色”的记录: “晚,外出游荡,身分不知堕落于何地!”(1920年1月14日) “上午,外出冶游,又为不规则之行。”(1920年1月18日) “途行顿起邪念。”(1920年1月25日) “邪念时起,狂态如故,客气亦盛,奈何奈何!”(1920年3月30日)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