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南海波涛
  • 积分:2288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9/8/13 15:54:04
  • 楼主(阅:89745347/回:0)40岁后有这些特征,注定长寿!


    先天优势:长寿,虽与后天因素关系较大,但也不可抹去先天因素对其的影响。


    1.家族长寿基因


    日本是最为长寿的国家,科学家曾研究检视3741名逾95岁日本老翁的基因,结果发现百岁老人组频繁出现名为FOXO3A的基因变异。也就是说,长寿老人有特定的基因。那么对于有长寿基因打底的家族,其遗传因子也能为长寿添助力。


    2.母亲的生育年龄年轻


    相对来说,年轻的母亲拥有较好的受孕条件,且个人体质也处于较为健康的时期,有利后代的健康。且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婴儿在出生时,母亲的年龄小于25岁,活到100岁的几率是出生时母亲高龄的人的2倍。


    身体素质:身体健康是长寿的重要基础,身体素质水平是 衡量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


    1.正常的慢心率


    在正常的心率范围内,心率越慢,人越长寿。绝大多数人的静止心率在每分钟60-100次左右,每分钟若相差40次,一天即会相差近6万次!


    2.肺活量大


    美国曾有研究发现:一个人肺活量大小和身体各系统的机能、新陈代谢的能力等密切相关。肺活量越大,往往意味着身体各方面的素质较好。国外也有很多机构已将肺活量作为检测衰老的首选项目之一。



    3.大肌肉强壮,握力大


    肌肉是生命的发动机,一般情况下,肌肉强壮,其握力也较大,也就意味着心脏等器官正常运行,骨密度也相对较高,体魄更强健。
    国外研究人员发现,握力强的人通常比握力弱的人活得更长。握力每下降5公斤,死亡风险升高16%,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17%,中风风险增大9%。


    4.BMI数值正常


    肥胖会直接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器官运作等机能,我国肥胖率平均高达30.1%,超重率平均高达11.9%,过于肥胖会增加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而腹部肥胖增加的死亡风险可高达20%。
    但偏瘦群体很可能存在营养不良等情况,尤其是消瘦的老年人,对流感、肺炎等疾病的抵抗力较低,骨密度也相对较低,身型应以微胖为佳。平时可多关注腰围,男性不超过90cm,女性不超过85cm。


    日常习惯:健康的体魄依托于日常生活习惯,与长寿息息相关。其中, 60%的慢性病病因 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


    1.饮食上细嚼慢咽


    人体的消化系统处理食物也需要时间,细嚼慢咽可以增加唾液的分泌量,与食物混合后可增进消化吸收。同时,细嚼慢咽可以锻炼面部肌肉,减少皱纹,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2.入睡快,不打呼噜


    入睡快的人,一般进入深度睡眠也较快,睡眠质量高,有利于机体的调整与休息。若在睡眠期间有打呼噜的状态,可能预示着疾病风险,尤其是持续性的、长时间的打呼噜,可能成为心梗、脑梗的“帮凶”。


    3.走路快而稳


    腿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走路“快而稳”意味着肌肉强健,身体平衡能力好,血液运行顺畅、大脑功能等。而快走能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消耗多余的脂肪,降低坏胆固醇浓度,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快走能延缓衰老,预防老年痴呆等疾病。


    4.排便顺畅,有规律


    要保持健康长寿,整个机体的各个系统都得正常运转,排泄系统是衡量健康的重要标准。排便顺畅,意味着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的功能都比较好,有利于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避免肠胃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肝脏功能下降等疾病的发生。


    5.心态健康,乐于接受新事物


    俗话说“七分精神,三分病”,良好的心态是健康的第一步。积极乐观的心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挑战等都是很好的减压剂。






    涛声依旧响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