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南海波涛
  • 积分:2288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9/7/11 16:36:04
  • 楼主(阅:79411079/回:0)曾国藩: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一直都能获利的事不要做,所有人都想得到的地方不要前去。危城莫入!所有人都向往渴求的,可能有有害。


    前半句说:不可贪求过多!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


    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也不可能有长久获利的事情,如果有这种能够一直获利的事情,那只能说这种事是表面现象或者骗局,这时候一定要保持头脑清。


    后半句是说的安全,众人争执、争斗的地方你不要去,容易惹麻烦或者招致祸患。《论语》上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这句话里的争,也可以理解为,争利。


    意思是说,大家都去争抢的利益,你就不要去争抢了,因为那肯定是薄利。


    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不要因为别人小的缺点就忽视他的优点,不要因为小小的恩怨就忽略了别人的大恩。


    人只要做事就会犯错,这两句话都是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小过失,一点道德上的小瑕疵,一点小恩怨,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恩情。


    《礼记》上说,“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意思是喜爱一个人而知道其缺点,厌恶而知道其优点。


    这就是告诫我们,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一定不要太感情用事,一定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第三戒: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经常说别人短处的人,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可以说是“存心不厚,识量太狭。”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


    经常谈论别人的短处,夸耀自己的长处,不仅是情商低的表现,也必然给自己招来怨恨,埋下祸乱的种子。


    汉高祖刘邦曾经随便和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


    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


    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


    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


    韩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


    韩信后来被杀,不能说与他这种性格无关。


    曾国藩这句话的意思,入目三分地画出了可这种人的精神肖像。


    那种经常谈论别人缺点的人,内心其实是借此在掩饰自己的缺点;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内心其实是嫉妒或者想掩盖别人的长处罢了。


    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利益,往往是众人都渴望得到的,如果谁独占了利益而不与大家分享,那么一定会招致怨恨,甚至成为众矢之的。


    刘邦攻破咸阳,却不敢占据其地;曹操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却终其一生不敢篡汉自立,他们都是怕成为众矢之的。


    所以,面对利益,一定要权衡取舍之道。


    谋划事情,一定要跟有主见的几个人一起,而不要与众人一起谋划事情。


    正如《战国策》上说,“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通俗地说,就是谋求特别重大的事情,不必与众人商量。


    因为谋求大事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与气度,自己看准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别人商量,反倒麻烦。


    如果别人见识低下,心胸狭小,气度平凡,必定不理解你的想法。


    七嘴八舌,会动摇你的意志,也会破坏你的信心和情绪。








    涛声依旧响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