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丝路行者
  • 积分:2425
  • 等级:专家教授
  • 2020/4/29 20:44:50
  • 楼主(阅:39702803/回:0)乐观的CEO与悲观的CFO:CEO如何拥有超配的CFO?


    任正非曾说:优秀的CFO,是能随时接替CEO职位的人


    随着企业决策方式的变化,CFO的地位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不断凸显,名企中不乏有着CFO背景的CEO。


    麦肯锡调查,英美20%左右的CEO都有过任职CFO的经历;英国财富杂志统计,在财富100强企业的CEO中,有20%曾经有过CFO或者是类似职位的履历。


    CEO、CFO是企业管理阶层中两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为了相同的利益合作,在交流过程中能够整合企业相关信息、调整企业战略。而他们之间的合作状态对企业运作及业务表现也有很大影响。


    乐观的CEO需要悲观的CFO


    为什么乐观和悲观会造成影响?因为它们是影响人们思考和行动的认知特征。乐观主义者倾向于关注积极的、有助于目标实现的信息,忽视不利信息。而悲观主义者对负面的、阻碍目标实现的信息较为敏感,他们更加审慎和警觉,专注于避免潜在的危机。
    这两个特点已被佐证符合CEO和CFO的角色。CEO应该更乐观,对风险更开放。乐观积极、富有远见、面向公众的CEO如今已成为各个行业的标准规范。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和通用汽车CEO玛丽.巴拉正是其中的典范。如果一位领导者倾向于回避风险,抑或不能放眼未来,那么企业就难以保持上升的发展轨迹。

    但要将乐观的愿景转化为稳健的资产回报率,还需要几分悲观主义。扮演这一角色的正是CFO。


    CFO的职责是审查目标公司,深入进行尽职调查,并精确发现企业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他们应当小心谨慎,并习惯于反对者立场,扮演一个把关人的角色,帮助雄心勃勃的CEO保持理智。虽然不像CEO那样需要在前线冲锋陷阵,但CFO掌握着公司的资金命脉,是军师,是管家,是攘外安内的绝对力量。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发起的一项《首席执行官与首席财务官相对乐观度与企业并购》研究表悲观的CFO与乐观的CEO的组合,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并购的成功几率。


    他们研究了2356家美国企业的CEO-CFO的组合和他们负责的4529个并购项目,包括项目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筛选出了2002年至2013年期间CEO和CFO参与的电话会议记录,通过分析他们使用的积极和消极词汇来衡量他们乐观和悲观程度。积极词汇包括“实现”、“保证”、“受益”、“成功”、“奖励”和“令人满意”;负面词汇包括“缺陷”、“错误”、“忽略”、“惩罚”、“阻碍”和“不可避免”。


    数据显示,CEO通常比CFO使用的积极词汇更多,也更乐观。CFO比CEO使用的负面词汇更多,也更悲观。之后,通过CEO乐观度与CFO悲观度的比率得出所谓的CEO-CFO相对乐观度。然后,将这一数据与公司的并购数量、交易价值以及未来一年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对比。


    研究发现,CEO-CFO组合越乐观(高度乐观的CEO和低度悲观的CFO),公司展开的并购越多。模型显示,CEO-CFO相对乐观度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并购数量将增加8.2%。但CEO-CFO高度乐观也与并购后一年较低的资产回报率正相关。


    模型显示,当CEO-CFO相对乐观程度较高,即高度乐观CEO与低度悲观CFO共事,如果并购数量增加,资产回报率将下降1.4%;当CEO-CFO相对乐观程度较低时,也就是低度乐观CEO搭配高度悲观CFO,在并购数量增长幅度相同的情况下,资产回报率增加了4.7%。


    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例:在蔡崇信加入担任财务官前,马云经历过37次的融资失败;当时没人愿意相信马云的梦想,任何投资机构都不会想投资一家没有工商注册、创始人过去从未成功创业过的公司。


    然而当蔡崇信加入后,从最基本的“股份”、“股东权益”做起,帮公司创始团队准备了18份符合国际惯例的英文合约、明确定义了每个人的股权及义务。从这时起,阿里巴巴才有了最粗略的公司雏形。


    替阿里巴巴搭建起完善的财务体系、公司注册流程、以及确立股权分配后,紧接着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成功融资。蔡崇信一共帮助阿里巴巴做了4次重要增资,一步步带领它登上中国电商龙头的地位。


    第一次增资1999年:由高盛领投,向阿里巴巴投资了500万美元。这次融资可说是意义重大,既让阿里巴巴有了继续发展的资金、也得到了投资银行巨头高盛的背书。


    第二次增资2000年:蔡崇信找上了日本软银的孙正义。一开始,孙正义决定向阿里巴巴注资4000万美元,但他要求占有公司49%的股份。于是马云与蔡崇信远赴日本,与孙正义面对面做了一轮谈判,孙正义再次坚持4000万美元,但蔡崇信拒绝;调整为3000万美元,蔡崇信仍然说不,最终让孙正义同意只投2000万美元。这次增资的关键点,在于若孙正义注资4000万美元,阿里巴巴的股份会被稀释得更多;因此蔡崇信调整融资额度,对阿里巴巴的格局是有利的。

    第三次增资2004年:蔡崇信帮阿里巴巴拿到软银、富达投资等共计8200万美元的资金。

    第四次增资2005年: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雅虎投入10亿美元现金、加上雅虎中国价值7亿美金的资产,获得阿里巴巴40%的股份。在此之后,阿里巴巴拥有充足的资源;除了建构“淘宝网”之外,也结合雅虎中国,坐稳今天中国第一大电子商务公司的宝座。

    身为阿里巴巴成功的重要推手,蔡崇信曾公开分享过,在他眼中一名优秀的CFO应该达到的三重境界,分别是:
    第一重:清楚了解公司的财务情况

    对于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都必须确实明白当中的意义,并且能用CEO听得懂的方式沟通、确保CEO完全掌握公司的财务情况。

    第二重:风险管控

    CEO的职责是带领企业成长,心态和行动上通常会比较“冲”,此时CFO就要协助CEO衡量每个决策的风险在哪里,避免财务情况出现危机。更困难的是,有些时候必须帮助CEO下决心,拿着大筹码去重押未来。

    如同巴菲特的名言:“别人恐惧的时候,我们要贪婪;别人贪婪的时候,我们要恐惧”;懂得恐惧的CFO才能帮助公司活下去,而懂得贪婪的CFO才能帮助公司活得滋润。

    往往回报和风险是相对的,CEO在做决策前,CFO必须分析成功的机率和影响,并分成乐观、中立、悲观三种情境去推算——成功了会有多少回报?失败了会不会伤筋动骨,或者只是皮肉痛?

    唯有事先都评估清楚,CEO的决策品质才会提高,更有信心去执行下一步。

    第三重:资源分配

    相较于第二重是着重在财务金钱上,这里所谓的资源分配,指的是企业最稀少的资源,也就是“创始团队或高管的时间和精神”。

    CFO必须与CEO一同厘清,哪些事情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否能带来长期利益,哪些又已经是明日黄花、没有太多未来性,就要逐步放手退出。

    在了解CFO对一家企业的重要性、以及优秀的CFO可以做到哪些事情之后,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作为一家创业公司的财务官,又该特别注重哪些地方呢?

    1.基本的财务统计

    创业前期的财务通常较为拮据,因此基本的财务管理非常重要。如果CFO懂得基础的帐务,不是单纯今天收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而是能够理解一份粗略的财务报表,就能帮助企业在初期打下良好的帐务基础,未来融资会变得更加轻松。

    2.适度的财务管理

    刚开始创业的财务情况比较吃紧,但其实并不会妨碍CFO进行财务管理。

    3、CFO要有融资及资本运作能力。

    CFO 最好能早期就在公司业务和资本的架构设计上进行规划,包括融资的节点、股权结构、上市地选择等方面在公司主营业务上与CEO打好配合,这些预安排一旦选择失误,在后期调整的难度会耗费极大地精力与时间成本。一些公司在上市前6个月才开始找CFO,在对公司业务不足够熟悉的情况下操盘,势必存在潜在风险和隐患。

    对于大多数的创业公司,处于融资过程中的天使轮阶段时,账务与报表较不复杂,基本上CEO就可以兼任财务官的角色,主要的目标是确立简单且全面的财务制度。

    但当企业开始具一定规模,或是进入A轮、B轮融资,有足够的资本聘请财务人员时,就必须替公司找一名财务官。

    出色的财务人员不但能把复杂的报表变得简单易懂,也有控管预算和现金流的能力;甚至可以逻辑性地分析数据、提出业务发展相关的建设性意见,如此一来才能持续推动公司成长。

    4、初创企业找 CFO 要“全才”不要“专才”。

    一般来说,投行、会计师事务所、500 强的 Corporate Finance 是优秀CFO 的主要人才资源库,各有优势。作为 CEO 来说,首先要明确自己想找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再选择招募人才的渠道。不同阶段 CFO 在公司中担任的作用也不同,对处于早期的创业公司来说,CFO 不仅仅是财务负责人,更要做CEO 的业务伙伴,应该深度参与公司的战略和决策。

    5、要找一个敢于说“不”的 CFO。

    一位合格的 CFO 不只是一个执行者,在中国的创业环境中,大部分优秀的 CFO 都兼具远见和战略思维。如果 CFO 面对 CEO 的决策每一次都是 “yes”,CEO 很可能意识不到危险的到来。正如有人曾问一家国内非常有名的连锁酒店 CEO 在公司发展中最担心的地方,他说 “最担心在公司里只有我一个人说话,听不到反对的声音”。一家企业从长期发展来看,能否成功不是比谁做得更好,而是比谁犯的错更少。所以创业者和企业家要有一个开放、平等的心态,找一个在公司决策可能出现失误时敢于说“不”的 CFO。提前找对人,减少犯错的几率,很可能就是最终的赢家。

    6、CEO 要敢于“舍得”。

    遇到合适的 CFO 人选,要不惜“血本”、“不择手段”用股权激励等各种方式吸引人才。当然,对大部分早已身经百战、甚至已经成功操盘 IPO 功成名就的 CFO 来说,金钱不是最重要的,他们最大的价值就是时间的价值。对于加入初创公司的选择,他们更看重的公司的发展方向,未来三年到五年到底能做多大、天花板在哪里,团队是否足够强、是否有能力将短期目标实现,能够陪伴公司从零到一、从一到一百成长的参与感是他们舍弃“高薪厚禄”加入创业公司的原生动力。






    看丝路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