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牡丹
  • 积分:12609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7/8/12 21:21:45
  • 楼主(阅:9340120/回:0)巴基斯坦最大华人超市:中华园


    相信在伊斯兰堡的中国人都有过去中华园超市购物的体验,那里的物品品种多样,衣食住行所需要的东西一应俱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漂泊在海外的人生活中的困难。然而,中华园是如何发展成今天的规模的呢?这背后的负责人有着怎样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呢?相信许多人对此知之甚少,让我们伴随着记者的脚步走近中华园,走近中华园创建者宋建英先生。




    13年前,宋建英带着打拼近10年积攒下来的35万人民币来到了巴基斯坦。此前,自河北大学毕业之后,他一直在国内的药厂和医药公司工作,做过药品营销,也做过股份制公司的老总,因为工作的业绩突出,受邀参加了河北政府举办的企业国外考察团,巴基斯坦只是其中一站。令宋建英没有想到的是,这短短数天的考察让他在往后的日子里和巴基斯坦结下了不解之缘。


    由于彼时巴基斯坦的政治氛围良好、经济形势蒸蒸日上,商业环境较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有过之而无不及,再加上中巴关系也十分友好,这一系列的积极因素促使他萌生了来巴基斯坦创业的想法。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考量后,他毅然决然辞去了国内的工作,拿着全部的积蓄来到了巴基斯坦。当时宋建英心中唯一的想法就是,“巴基斯坦国内大环境还不错,创业失败的几率很小,如果一旦失败那就回国去,大不了从头开始。”


    一个毫无社会关系和背景的中国人在巴基斯坦创业,其艰难可想而知。如今回忆起来,宋建英更多是对帮助过他的人的感恩,“我刚到巴基斯坦的时候,压力很大,当时一个月杂七杂八的花销加起来有8千。因为对当地不熟悉,走了很多的弯路,但我很幸运,碰到了两位贵人。一位是名为jack chen居巴华侨,一位是当时中兴通讯巴基斯坦分公司的总经理,虽然我们萍水相逢,但他们都很热心真诚地帮助我,让我顺利拿到了注册公司的执照。”宋先生如今说起来得时候,更多的是轻描淡写,但相信当时的处境是艰难而迷茫的。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对过往的困难都一笑了之,懂得把苦难转化成人生的财富。



    敢为人先,打造华人宾馆之最


    虽然宋建英目前的主营业务是企业后勤服务以及超市经营,但刚到巴基斯坦时,他并不是以此起家,而是把目光放在了华人宾馆。


    对于2004年的巴基斯坦来说,连喝上纯净水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但宋建英创办的华人宾馆却创造了很多不可能,开创了行业的先河。当时,入住中华园宾馆的旅客可以享受免费三餐、接送、电视、盥洗、宽带等多达10项的服务,这样规格的宾馆在那个时候绝对是独一份,正是这样的周到的服务措施,让中华园宾馆走进了在巴华人的视野,这其中包括一些大型中资企业。


    第一家中华园宾馆于04年9月18日开业,宋建英对这个日期印象深刻,这是他创业的起点。自开业以来,中华园因其高性价比一路好评如潮,客满率居高不下。到06年已陆续开到了第四家分店,顶峰时期达到80多间客房,很多国企的员工都把中华园作为下榻的第一选择。借着这个平台,宋建英还与许多公司如中石油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之后的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




    激流勇退,华丽转型


    2007年,伴随着中巴两国在政治、经济领域合作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巴基斯坦,于是在巴基斯坦开华人宾馆的人也越来越多,此时宋建英感觉到了市场的逐渐饱和以及公司转型的必要,于是他开始谋划接下来的事业版图。


    因为过去几年和各大企业的融洽合作,宋建英迅速便找到了新的商机,“那时候中石油在巴基斯坦的工作人员很多,物资上经常会出现短缺的情况,我做了几年宾馆,在找物资上面渐渐有了自己的门路,于是我开始给各大中企做后勤保障工作,提供各种生活用品,工程材料等等。”宋建英回忆说道。


    退出华人宾馆市场之后的4年里,宋建英把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给中资企业做物资采购和提供后勤保障的工作上,巴基斯坦的各大城市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每个月他都要往返中巴数次,有时候也会远赴迪拜、美国等国家,只为寻找到最优性价比的物资。努力总会有收获,没过多久,宋建英就稳稳地站住了后勤保障这个领域,和各大国企签订了年度合作协议,这一合作就是将近10年。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采购的物资越来越多,慢慢地问题也显现出来了。各大企业每月需求的物品种类和数量都各不相同,采购的压力渐渐增大,同时很多公司的所在地是相对荒凉的郊外,有时候往返200多公里只为送几袋子蔬菜,运输成本大大增加了,加上供需的不匹配,导致每月积压的物品很多。这时候,宋建英萌生了开一家中国超市来缓解库存压力的想法,但当时伊斯兰堡已经有了5、6家初具规模的华人超市。




    起初,宋建英也没打算把中华园超市做得多大,他说:“我决定开超市其实也是迫不得已,后勤保障和采购物资是我公司的主业,开超市只是作为辅业来缓解后勤保障和库存的压力,同时增加手头上的现金流。”虽然宋建英并没有把中华园超市的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来执行,但自2012年4月1日中华园超市正式开业后,一路快速发展,不到2年的时间里,就成功超越了其他华人超市,成为了在巴华人购物的第一选择。也许,成功的人无论投身哪一行,总能把事情做得有声有色。


    中华园的成功有因可寻


    经过5年的发展,如今的中华园超市在伊斯兰堡、拉合尔、卡拉奇等城市都有分店,在各大工程项目也有7~8个商店在营业,其库房面积达4千平方米,每年的运营费高达6百万人民币左右,给巴基斯坦政府纳税高达8千多万卢比,可谓是纳税大户。这一系列的数字已经说明了中华园超市的发展状况。当记者问起中华园发展迅速的原因时,宋建英仔细想了想,总结了几条独家运营秘诀。


    首先,中华园超市的品种齐全,目前有3千多种品类不同的物品,且这个数字仍以每周增加数十个品类往上递增,不断丰富中华园的品种,这是宋建英给超市发展定下的目标。对于初到中华园购物的中国人来说,他们甚至觉得这里比很多新疆超市的种类更加多样化,这在国外是最难得的购物体验。



    其次在于中华园的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中华园是巴基斯坦第一家使用电脑打票,可解决税票问题的华人超市。此外,中华园绝不弄虚作假,不会出售过期商品,也不会在产品包装上修改生产日期,这是宋建英和他的团队对消费者的承诺。


    凭着这两点,中华园坐稳了华人超市的第一把交椅。在一般人看来,开超市是个很容易的事情,本质就是买与卖,但其实这其中涉及的方方面面非常复杂。宋建英回忆起开超市的这几年,坦言这过程中有很多挫败与心酸,但他很少对外界宣扬他的吃苦与开拓精神。


    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在和宋建英交谈中,记者能明显感受到他发自内心的自信。宋建英表示,他希望通过媒体让自己的故事给予在巴企业家相关启发:如何去突破原生阶级的束缚,如何在人生的岔路口做出重要选择,如何在取得成就后不忘初心,回馈社会。在记者看来,如今的宋建英除了固有的商人形象外,更像是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


    在巴基斯坦打拼十数年,宋建英可以说得上是个本地通,各行各业他都有所了解,并总能给出自己的独到的意见。因此,来向他咨询各种信息的人络绎不绝,而宋建英从来不会拒绝,哪怕是陌生人打过来的电话,他也会耐心地回答他的问题。


    “我刚来巴基斯坦的时候,对当地的文化、法律法规没有任何了解,但当时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慢慢步入了正轨。现在我自己也做出了一点成绩,有能力回馈别人了,我当然会尽我所能去帮助别人。目前,因为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来巴基斯坦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了,与当地人进行贸易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我只想把我所知道的都告诉给同胞们,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在采访中,宋建英的一席话给了记者很深的触动。


    如今的宋建英早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但仍旧不敢忘本,他把在老家的亲戚们和很多同村人带到了巴基斯坦,帮助其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还增加了他们的收入。除此之外,他在事业上他还有很多新的规划,譬如考虑用连锁加盟店的模式把中华园打造出巴基斯坦的“7 eleven”。宋建英认为,凭借着自己独特商业眼光和踏实做事的态度,这个目标在不远的将来必定能实现。






    热爱生活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