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报哥
  • 积分:3784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6/12/15 23:39:51
  • 楼主(阅:8230386/回:2)美图上市,80后吴欣鸿成百亿富豪


    美图创始人:吴欣鸿






    创业八年,吴欣鸿终于带领美图抵达下一站:上市。


    今日,美图正式登陆港交所,发行价每股8.5港币,股票代码为1357,每手500股,若按照发行价计算,经扣除美图就全球发售已付及应付的承销费用及佣金及估计开支后,美图将收到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46.88亿港元(约6亿美元),估值达359亿港元(46亿美元)。


    然而上市无论是对于他个人,还是整个美图公司来说,都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唯一不同的是上市之后的美图要把最真实的一面呈现到大众面前,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低调了。





    每一年的“30岁以下创业新贵”都会有些新面孔,同时,也都会有“漏网之鱼”,比如1981年出生的美图秀秀创始人吴欣鸿。这当然和我的视野有关,但不可否认,在北上广深之外的很多地方,都“隐藏”着一些不为外界所知的年轻创业者,他们低调、他们久经沙尝他们成绩斐然,还比如,同为1982年出生的熊俊和姚剑军。


    这有点和高手飙车的感觉。据说吴欣鸿在场地里,一般都是开到220公里的圈速。但当他走下车,又会让人觉得这是一个不善言辞、有点小爱好的邻家男孩。吴欣鸿说自己是一个很宅、很内向的人,以前不爱和人说话,但现在哪怕在饭馆吃饭,只要听到有人提起美图秀秀,他就要跑过去,问这问那。在他的iPhone里,微博搜索页面充斥了各种和美图秀秀相关的关键词,比如,“美图秀秀 最新版”或者“美图秀秀 不好用”。其默认关键词近百个,他不时地选择、搜索,然后与用户互动、解疑。


    不停地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这是小时候的吴欣鸿怎么也不会想到的。学画画出身的吴在人生的最初20年里,一直是用画笔在和自己的内心世界沟通,说白了,那是建构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而今天的美图秀秀,则是帮助别人建构另一个自我。“这二者的共同点是,都是借助图像。”吴欣鸿说。



    显然,这是一个起点和终点能够自圆其说的故事。但故事的过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高中毕业,吴欣鸿没有选择去读大学,那是因为他在中考之后,就休学去美术学院学了两年油画;


    回来继续读高中,并发现了域名生意,18岁开始,他便成为中国最早一批经营域名生意的人,几乎与他的泉州老乡蔡文胜同时起步;


    如果父亲的工厂没有遇到困难,吴欣鸿本来就是个标准的富二代,在父亲的工厂关闭之后,他在域名生意上的所得,某种程度上也回报了家里;


    他在2001年开始创业,是中国最早一批进入社交网络的创业者,甚至比Facebook还要早,但以失败而告终;


    最终他又投奔了在域名投资方面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大哥——蔡文胜,从产品经理做起,前后尝试了不下30款产品,最终做出了美图秀秀。


    现在,美图秀秀在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端的增速,以每天30万的规模在增长。吴欣鸿说,“那是用户,不是钱。”



    创业与上市,自我与无我


    从一家创业公司,到一家上市公司,集团的性质改变了,作为一个公司领路人,吴欣鸿也不得不改变。


    创业时比较自我,上市后会慢慢无我了”,吴欣鸿这样形容他自己的处境。“虽然这样听起来有些虚,但一路走来,真实的感受确实是这样”,他接着说。


    2008年10月8日,美图公司上线第一款产品美图秀秀PC版,上线之后由于产品的简单好用,且包含了美化图片、人像美容、拼图等特性广受用户好评,一路走红。可以说,美图秀秀这款产品的成功,奠定了之后美图以“美”为核心的公司调性。


    8年之后的今天,美图公司已经拥有六款核心应用,包括美图秀秀、美拍、美颜相机、BeautyPlus(美颜相机海外版)、潮自拍和美妆相机,月活跃用户高达4.56亿,就在前不久美图还上线了一款社交型实验产品:闪聊。


    这些产品的推陈出新,以及版本迭代,取得的成绩,都离不开吴欣鸿这个操盘者。在美图几位老员工眼中,吴欣鸿就是一个产品和运营奇才,前期基本上所有的产品会议他都会参加。


    这在外界是看不到的,真的需要每天接触才能耳濡目染的感受”,一位美图员工这样描述。


    事实上,吴欣鸿本人也亲口告诉36氪,自己的确会把控产品定位、核心玩法、项目周期、数据反馈,不过随着产品线不断增多,另一方面也有意让员工自由发挥,一些细节已经逐渐不再干涉。


    “’我已经不重要了’,做产品、做管理都是,现在开始依靠大家建立的平台,逐渐扁平化、去中心化,不会受制于一个人的能力。”他告诉36氪。


    在与吴欣鸿的交谈中,可以看得出,这样的改变对他着实艰难,因为作为一个学美术的艺术生,思维里被灌输的理念就是:艺术家的世界里就应该是自我的,美术的细节要尽善尽美。


    “从自我到无我,更是一个完美主义到反完美主义的改变,使得自己慢慢变成一个包容性很强的人”,他补充道。


    他个人的这些改变,应用到公司层面,则是一种产品思维从工具到平台的进化。吴欣鸿也坦言,最早就是做工具,产品格局很小,认为一个功能做好就OK了,现在越来越有平台意识。


    “我觉得这就是一种进步”,吴欣鸿说。


    美图依然是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即便硬件收益占95%


    事实上,无论个人如何变化,他所带领的美图始终意欲构建以美为核心的生态链。只是在当下各行各业都在大谈生态,却又被认为是虚喊概念的情况下,美图的生态有何不同?


    吴欣鸿的答案是:美图会更聚焦一点,美图做的生态不是大生态,而是一个小而美的生态。


    “美图未来不仅要管理用户在虚拟世界的形象,还会致力于帮助用户在现实生活中变美,但并不是去做化妆品,或者是整形美容”,吴欣鸿告诉36氪。


    吴欣鸿同时提到,打造这一整套美丽生态链的基础就是人工智能。


    虽然在吴欣鸿看来,自拍只是一个比较初级的表现形式。但不可否认的是,图片(美图秀秀、美颜相机为代表)和视频(美拍为主),这两条线依然是美图的老本行。


    也恰恰是因为美图的老本行,在它开启上市之路的时候,旋即遭到了质疑,根据今年8月22日美图提交招股书显示,作为美图的核心应用并没有带来可观的营收,反而是美图手机收益占比达95.1%(2016年上半年收入占比),具体数据为:


    招股书中指出,智能硬件(主要包括智能手机)的收益分别占美图截至2013年、2014年及2015年年度和2016年上半年总收益的59.7%、87.8%、89.9%及95.1%,上述期内美图分别售出手机约27917台、277595台、387775台以及289079台。


    这样的质疑很容易理解,因为美图前期软件层面一直在做用户规模,并没有考虑商业化”,吴欣鸿表示。


    但其实2013年5月16日,美图就已经发布第一款手机MeituKiss,至今已经有三年之久。


    吴欣鸿表示,当时美图发布手机并不是为了“做手机”,现在看反而是为美图开辟了一条软硬件结合的道路,因为科技巨头们几乎都在做软硬件结合的事情。


    “美图始终是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这个是不会随着硬件业务的发展而改变的”,他接着说道。


    至于软件层面的质疑,美图今年正式开启商业化探索。实际上,在美图更新的第二版招股书中,已经初步透露了软件应用的总流水情况,其中典型的代表是美拍,自2016年6月美拍推出互联网增值服务业务以来,该业务所产生的收益已由2016年第二季度的约人民币70 万元增加至2016年第三季度的约人民币920万元,实现了1160%的增长。


    除此之外,美图还会通过互联网增值服务、在线广告、电商等几个层面加快商业化步伐,电商平台也将于明年正式上线。


    但问题是,美图公司的产品都是工具属性比较多,用户倾向于用完就走,不像微博和头条用户会逛逛,在线时间拉长,怎么样把用户价值做上去?


    36氪在采访美图投资人李开复时,他表示,美图的用户大多是女性,而女性用户日常强烈购买欲望还没有完全满足。


    李开复同时告诉36氪,不应该把美图单纯当作一个修图的工具。他以Photoshop做对比说,这才是真正的工具,大家只是使用,但不会热爱。“买美图产品的人,一定是喜欢美图这个品牌的”。


    李开复说,用户达到一定量级以及黏性之后,商业化就很自然了。


    “你看,微信之前也说不做广告,现在也做了,而且做的也蛮好,不怎么影响用户体验”,他接着说道。


    在现场,李开复也对吴欣鸿说,接下来就看你的表现了,要想着把商业化做起来。


    当问及,今天美图上市自己有什么感受时,李开复的回答是:很开心,但也没有特别兴奋。“因为之后每年都要敲钟很多次,现在已经在准备未来两三年的上市公司”。


    不谈功利心,何来商业化?


    既然已经开启商业化,吴欣鸿也清楚盈利的路上必然面临市场挤压以及竞争对手的威胁。今年行业内大多数手机厂商均开始聚焦自拍,渐渐与美图手机的定位相契合;而短视频和直播领域,不仅有巨头加入,更有不少发展突飞猛进的创业团队,与美拍形成犄角之势。


    面对这样的状况,吴欣鸿表示竞争不可避免,永远存在。美图的每一个产品几乎都能找到一堆竞争产品,如果说闷着头做事不看市场竞争环境完全不可能。


    美图的做法是与人为善的同时,保持特立独行,并且不带有太大的功利心。“一旦有功利心,刻意追求销量和KPI就会偏离用户,甚至公司整体节奏都会受到影响”。


    吴欣鸿的说法与张小龙的观点不谋而合,这也直接延伸到作为一个管理者如何管理公司的学问。前不久张小龙在腾讯(184-2.80-1.50%)内部分享时提到:


    一个大公司需要有KPI,公司高层需要有这样一个商业目标,但是如果很多同事直接采取了高管的工作方式来工作,特别是把很多目标数字化,这个是不合理的。张小龙认为他们达到 KPI 是产品的副产品。所谓副产品就是,真的把这个东西做好以后KPI 自然就达到了。


    吴欣鸿甚至表示,美图IPO也并非为了功利性,而是把IPO本身作为一个平台,提升公司品牌,成为一家国际化的公司,这对于招募顶级人才、公司的商业化、合作都有帮助,可以让你去做很多之前做不了的事情。例如一些并购案例,未上市之前就很难操作。


    吴欣鸿口中的不追求功利,还体现在美拍这款产品上。与其他一些直播甚至短视频平台不同,吴欣鸿多次提到美拍是一个直播与视频社区,正在做的是一个粉丝经济平台,帮助UGC达人更好的去获取粉丝、管理粉丝,进而从中变现。


    中国没有真正的YouTube,全都是形似神不似


    然而,面对直播以及短视频行业竞争对手(比如直播有映客、短视频有快手),加上现在美拍所在的整个行业都在叫嚣成为“中国版YouTube”,更是砸钱推市场,试图构建IP,美拍凭什么突围?吴欣鸿总结了三点自己的想法:


    第一、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YouTube,市场很多产品这么说,但全都是形似神不似;


    第二、YouTube绝对不是一个网络电视台,真正的核心是UGC;


    第三、UGC其实未来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这样一个生态是需要培育,不是想做就马上有,美图蛮愿意去培育UGC生态。


    基于以上,吴欣鸿表示,美拍绝对不会去和网红签约,甚至独家,因为一旦这样,平台就会缺乏公正性和包容性。不过他也承认,签独家短期可以拉来一些用户和流量的增长,看到别人家用户集中性爆发,也倍感压力。“但是,长期来看对达人和平台不是好事,会导致一个平台慢慢成为一个频道”。


    但是,美拍也难免遭到秒拍与小咖秀的追击,这两款应用的母公司一下科技在11月时刚公布已经完成5亿美元E轮融资。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吴欣鸿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因为他一直坚信中国人的创造力,不相信就只有这些流行的网红,未来更替是很快速的。“作为一个平台,你只有帮他们打开一个上升通道,让他们看到希望,才会持续涌进来”,他说。


    这样的方法论同时可以用在招募人才,吴欣鸿所推崇的终极竞争就是公司人才之间的竞争。“如何吸引顶尖人才,把业务做的更好,让大家觉得和公司是一起成长特别重要”,他接着说。


    他同时表示,特别讨厌臃肿、官僚、低效、层级的大公司病,对此也比较敏感,经常就在想怎么能够从不断增多的员工中吸收新的东西,又不会导致创始团队的调性丢失。


    如何打造基于人工智能的美丽生态链?


    如果说,你一直以为美图只是卖卖手机,更新几款美图APP,那么只能说你对美图的了解趋于表面了。因为这些产品,如文章开头所说,在吴欣鸿的愿景里,未来都是建立在人工智能基础之上的。


    从美图现在的员工配置,也不难看出公司对技术研发的重视。截至 2016 年6 月30 日,美图拥有1001 名全职雇员,其中一般行政人员90 名,智能硬件运营人员55 名,互联网服务人员89 名,销售及营销人员118 名,而研发人员占了649 名。


    吴欣鸿也透露,两年前美图就已经成立内部实验室专门研究人工智能层面的技术,同时对外进行了相关的投资,比如美图已经投资了专注智能图像识别和视觉交互技术的亮风台、收购了专注于3D照片和视频技术开发的Bellus 3D, Inc.等,都是在做提前布局。


    美图的人工智能应用在产品中,一个直观的体验是美妆相机可以靠一张照片构建出人脸3D模型(比如今年很火的万圣节妆就初步采用了这个技术),也可以实现真实唇膏试色等等。吴欣鸿说,这些功能基本上一些产品都能实现,关键在于做的好不好,因为只有数据越多,准确性就越高。


    数据,被吴欣鸿认为是美图做人工智能最大的优势: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0月,美图核心影像应用产生约60亿张照片,影像应用每位月活跃用户所产生的平均照片数由2013年12月的10.4张增长至2016年10月的18.2张。2016年10月,美图核心影像应用平均每天被用户访问约3.4次,截至2016年10月31日通过美拍上传视频超过4.90亿次。


    吴欣鸿深知,做人工智能必须要有耐心,专注技术和数据的积累,本身就不能拔苗助长。


    他说美图不要像谷歌、IBM那样要靠人工智能去改变世界,如今只想凭借着海量的数据,在用户分享的情况下,逐渐能够读懂数据。


    独立自由与商业化盈利,如何平衡?


    在与36氪交流的过程中,吴欣鸿不只一次提到美图的独立、自由,但是自从上市的这天起,以往的商业规律告诉我们,独立与商业化之间很难找到一个平衡,他必然要考虑到股价、投资人、盈利等扑面而来的压力。


    对此,吴欣鸿说没办法预见到时的情况,只有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学着拥抱无常,接受这种状态和规律,灵活的针对某个问题去一一应对。


    吴欣鸿声称自己是一个典型的没有安全感,却又坚定的人,焦虑感时刻存在,每天都会被无数的东西包围。


    “但是如果你问我会害怕吗?”


    “不能害怕,要带兵打仗,自己害怕就没得玩了!”


    “只能说和团队已经做好准备去面对困境和压力,IPO强迫自己把一些东西做好,没有退路了”,他说。

    帖间广告位01
  • 作者:牡丹
  • 积分:12609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6/12/15 23:50:33
  • 福建又添一名百亿富豪了
    热爱生活
    帖间广告 奇数贴
    回复1楼 TOP
  • 作者:子露
  • 积分:4818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6/12/16 0:02:57
  •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帖间广告 偶数贴
    回复2楼 TOP


     2/ 1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