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子露
  • 积分:4818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7/3/23 21:56:29
  • 楼主(阅:9650415/回:0)我们为什么要关心太空?


    文:陈中天





    我们敬畏,仰望我们所生活在的伟大星球,虽然和茫茫太空相比,它只能渺小如尘埃。所以我们不停地向外探索,努力地向其他星球靠近,想站在地球之外的地方看清我们自己。


    然而宇宙浩瀚,我们孤独地寻找着希望能遇上外形文明,我们想要的不止是在月球上留下一串纪念的脚印,仅此而已。


    我们不想要就此放弃,我们要关心太空,默默积累,等待下一个科技的革命性爆发,让我们能够看清,再看清这浩瀚星空里的璀璨。






    北京时间 2017 年 2 月 23 日,NASA 宣布在距离地球 39 光年的地方,首次发现了有 7 个地球大小的行星围绕一颗恒星运行的行星系统。



    更重要的是,其中 3 颗恒星位于母恒星 TRAPPIST-1 的宜居带内。这是首次在一个系统当中找到三颗宜居行星。在天文学家眼里这次发现振奋人心,“为地外生命的探寻开辟全新方向”。


    到了第二天,鲜有主流媒体再持续关注此项进程了。常人眼里,这无异平日新闻。


    我们总要回答一个问题:作为人类,我们为什么要关心太空?





    在 64 亿公里外看见自己


    2015 年,美国航天局宇航员 Kjell Lindgren 从漂浮在地球之外遥远的国际空间站里,用视频连线宣布中国作家刘慈欣的作品《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


    刘慈欣说:敬畏头顶的星空,并时常仰望。


    太空探索事业的黄金时代本是源于冷战中美苏双方的太空竞赛。在双方巨大恐慌与渴望超越的兴奋中,人类耗资巨大向深空开拓。


    而这些故事,却让我们看到了太空探索的另一种可能。



    1968 年 12 月 24 日,阿波罗 8 号的三位宇航员在月球轨道中向地球进行了电视直播。在那场电视直播中,人类拍摄到了第一张“地出”照片


    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太空,看到自己的星球升起。


    在那场轰动世界的电视直播上,被数次提及到的一个词是“我们”。


    我们指的是地球人。这是只有站在地球之外,回头看,才会深刻发现,原来在这个星球上纷争不断的所有人是一个整体。


    当年 NASA 太空航行中心的科学副总监斯图林格博士后来说到:


    “在这幅照片第一次对外公布之后,号召人们警惕人类面临的各种严峻问题和挑战的呼声越来越高,例如污染、饥荒、贫困、城市生活、粮食生产、水资源管理和人口过度增长。这不能说是没有关联的。”


    进入深空,进入一个浩瀚荒凉的孤独深空,人类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


    29 年后,美国“旅行者 1 号”( voyager 1 )飞船,即将飞出太阳系。控制中心努力让它回过头,最后看一眼它出发的地球。



    在距离家园 64 亿公里之外,人类所有诗篇中关于母星的伟大,都化为光束中若有若无的渺小。恍如尘埃。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写下了这样的话:


    “我们自欺欺人地认定人类在宇宙中的特权地位,这一切都被这个白光中的小点推翻了。我们的星球是宇宙无边的黑暗中一颗孤独的尘埃。”


    在他看来,天文学是一种令人谦卑、塑造人格的科学。据说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就很喜欢天文学。这一切的自知自省,都是浩瀚宇宙带给人类最好的礼物。





    孤独如何排遣


    张小龙在一次饭否的更新提到:


    这么多年了,我还在做通讯工具,这让我相信一个宿命,每一个不善沟通的孩子都有强大的帮助别人沟通的内在力量。


    而微信的启动页面,是一个孤独的小人,面对巨大的地球。



    原图来自于 1972 年,最后一次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此后很长时间,人类都没有飞船能再次以如此靠近的距离对地球进行拍照,所有从外太空拍摄的地球“全身照”其实都是拼贴组合之作。



    从 4 万 5 千公里之外看过去,地球就像是一颗很小的蓝色弹珠
    于是,上世纪 70 年代中期,旅行者号出发了。带着见证人类文明的光盘,开始在深空中孤独地寻找伙伴。



    旅行者 1 号携带的记载人类数学,音乐文明的圆盘


    直至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确切证据表明外星文明真实存在。宇宙如此浩瀚,地球很可能是这个宇宙中唯一的文明了。


    孤独是每个航空人必须面对的情感。在星空壮丽中感受无边的孤独感,这同样是地球置身于无边宇宙的困惑。



    于是,借助一个千载难逢的星体轨道机会,美国继续了冷战中的深空探测计划,向太阳系之外分别发射了旅行者 1 号与旅行者 2 号。



    旅行者 1 号


    在此之前,NASA 已经向银河系先后发射了先驱者 10 号、先驱者 11 号,它们承载了两个方向的探索任务。以前记载在中学课本上为人熟悉的“小黄图”正是出于先驱者 10 号上的小圆盘,圆盘上简单记录了人类身体构造,以及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希望能够遇上外星文明。



    人类向外星文明第一次发出漂流瓶



    目前四艘飞船大致位置


    目前,先驱者 10 号以及先驱者 11 号已经失联,正往银河深处飞去。而旅行者 1 号与旅行者 2 号已经飞离太阳系,按照设定轨迹继续前往。


    于太空中找寻人性本能


    一开始太空探索的成功释放了人类无穷曼妙的想象力。越来越多的科幻作品试图描绘文明进程的伟大蓝图。


    而现实上,天性乐观的幻想家们承担了这些年的无奈与失望。


    40 年前,人类对未来世界的可能充满了信心。看着《星际迷航》长大的一代人大都有一张关于科幻未来的发明清单,“外星殖民、力场、虫洞跳跃、心灵传输台”,想象着在荒芜火星兴建城市、打造浮空交通、穿越外太空。然而 40 年过去了,人类至今还被束缚在地球上,月球上只留下一串纪念的脚印。


    PayPal 创始人彼得·蒂尔公开表明过对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失落:


    “我们想要一辆可以飞的汽车,得到的却是 140 个字节(意指 Twitter )。”


    这里面是有原因的。随着 20 世纪各国经济的动荡以及冷战落幕,航天大国纷纷削减了航天资金。1972 年 12 月,阿波罗十七号最后一次登月。此后,虽然仍有空间站和航天飞机,有越来越多的人造卫星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效益,但人类太空探索的目光已经更多由星空转向地面。



    地球分别和开普勒 452B (左)、比邻星 b(右)大小比较图


    早在 2015 年,与地球相似程度极高的类地行星——“地球大表哥”开普勒 452B 被观测发现,一年后人类发现了另外一个“地球孪生哥哥”比邻星 b。


    同年,历时五载,朱诺号探测器终于抵达木星。最近备受媒体吹捧的马斯克公布了详细的火星移民方案。


    希望被重新点燃。重要的是,在历史上我们能找到熟悉的身影。


    15 世纪开始,大西洋、新大陆相继被发现。从此以后,人类有更大的热情探索这片土地,无论是珠穆朗玛峰还是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人类的足迹踏遍地球。1903 年,莱特兄弟第一次实现人类的动力飞行之梦,谁也没料到这将是后来航天航空史的起步。


    科技的革命性爆发从来都不是突如其来的,技术一直在默默积累。在迎来整个时代大放光彩之前,流淌在人类文明血液里关于探索的本能正微微发光。正是凭着这点光,我们能够看清楚黑洞里的未知、星空上的浩瀚。


    作为人类,我们为什么要关心太空?


    或许早在 1968 年的科幻神作已经给出了当年的解释:


    征服可能会受挫,但好奇从未停息。






    川杨麻叶-儿时的记忆


    全球招商热线:13231935078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