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琳达
  • 积分:14068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7/11/14 22:19:08
  • 楼主(阅:9480722/回:0)蒋介石最惦念的一个人

    人一生总会遇到一两个恩人,在你最需要的时候默默帮你一把。


    凡人伟人,莫不如此。


    知恩图报是人性的优点,伟人的故事流传尤广。


    今天说的就是蒋介石恩人的故事,退守台湾后,他最惦念的舅父,孙凤琴。



    (配图)


    熟悉蒋公家底的人,可能一眼就看出问题了:蒋介石母亲叫王采玉,他的舅舅也应该姓王才对啊,怎么会姓孙呢?


    这个问题要从蒋介石的父亲说起了。


    我尽量说得要言不烦,1000字内结束。


    蒋介石的父亲蒋肇聪先后娶了3个妻子:徐氏、孙氏和王氏,最钟爱的是孙氏。


    但3人中只有孙氏没有子嗣,婚后2年就病故了。


    尽管如此,老蒋还是待其娘家人为亲人,让王采玉把她当亲姐姐对待,经常来往走动。


    亲戚越走越亲,蒋肇聪后来逝世后,王采玉仍然把孙氏的娘家当自己娘家,让蒋介石经常去走亲戚。



    (配图。蒋家后代回老家祭祖时的村宴)


    孙氏的娘家有个见多识广的生意人,名叫孙凤琴,是孙氏的堂弟。


    蒋介石在16岁时,带头大闹凤麓学堂,要求学校引入西式教育时,险被学校开除。


    蒋介石去这个孙凤琴舅父家走亲戚时,就说了这件事。


    见多识广的孙凤琴很赞赏蒋的勇气,就把他引见给大城市宁波的一个名师,顾清廉。


    自此,蒋介石在顾清廉的栽培之下,走上立志从军革命的道路。


    顾清廉一生对蒋影响至深,后来蒋经国从苏联回国后,他依然请顾清廉当他的中文老师,恶补中国文化。



    蒋介石毛福梅王采玉蒋经国


    1905年,蒋介石减去辫子东渡日本留学时,孤儿寡母的家庭并不富裕,但母亲王采玉依然把家底全给了孩子,让他出国上军校。


    谁知,到了日本蒋才知道,必须有国内政府的批准才能入学。上了1年辅导班,不得已他又回国了。


    回河北保定军校参加入学考试,金榜题名。又一年,出国选拔考试,蒋再次在激烈的考试中光荣入选。


    但是,这次家里真的没钱了。老婆老妈,都不想让蒋介石再出国。


    他要一走,家里连个男人都没有,一个老寡妇、一个新媳妇,日子简直没法过。


    但蒋介石去意已决。好男儿志在四方。


    情急之下,他想起了这个当年帮过他的远房亲戚,孙凤琴。



    (蒋介石与舅父的合影)


    此时的蒋,入了河北军校,基本是半个军官已定型了。他不想低头求人借钱,便托人把妻子的陪嫁一箱首饰送给孙凤琴,内附小诗一首,婉言表达借钱的意思。


    这个孙凤琴被蒋的志向打动,当即把首饰全部退还,并附上川资400元送给蒋介石。


    临别,他嘱托蒋介石:到国外好好读书,家里的事情不要多虑,一切由我照顾。


    蒋介石两眼一热,差点眼泪没有流出。



    (蒋介石留日)


    就这样,蒋介石二次留学日本,奋发图强。20年后当上革命军委员长。


    发达后,蒋介石对这位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舅父”十分感念,待他胜过亲舅父。


    每次回老家,他必看老舅父孙凤琴。逢年过节,必让蒋经国去探望。


    孙死后,蒋待其妻如亲人,托人悉心照料。


    这个舅母蒋妙缘最后活了近百岁。


    即便退守台湾,蒋介石仍然念念不忘这个老亲戚,让蒋经国的秘书汪日章秘密照顾。知恩图报是基本的人性;


    蒋介石的这段励志的故事告诉我们:


    君子有求于人,却不失尊严,需要智慧。


    最重要的,你得是个潜力股。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