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牡丹
  • 积分:12609
  • 等级:专家教授
  • 2020/1/10 15:08:25
  • 楼主(阅:89374553/回:0)真正的喜悦不是自我的膨胀,而是自我的遗忘


    人生总会经历低谷。


    我的低谷在2013年。当时,我的婚姻破裂了,失败的婚姻让我感到羞辱。我的孩子们也离开家去上大学了。


    我在保守派运动中成长,但如今,保守主义阵营正在消退,所以我也失去了很多老朋友。


    我能做的,仅仅是独居在公寓中,埋头工作。如果你到我家,拉开厨房的抽屉,你会发现本来放餐具的地方,我放的是便利贴;本来放盘子的地方,放的是信封。


    我有“工作日朋友”,但是没有“周末朋友”。所以我的周末就是漫长的寂静。


    我很孤独。孤独的感觉让人意想不到,它像是一种恐惧,一种胃里的灼烧感;有时孤独又像是醉酒的感觉,我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一切都随波逐流,毫无立足点。


    最让我痛苦的是,我意识到空空荡荡的公寓只是我空空荡荡的内心反映。我掉进我们的文化中的一些谎言里了。


    第一个谎言是:事业成功会让你感到满足。


    我在事业上是小有成就,它能帮我避免那种觉得自己是个废物的挫败感,但它也给不了我任何的正能量。


    第二个谎言是:如果我再成功做成一件什么事,我就可以让自己变快乐,比如减下15磅体重,做一次瑜伽,这样就会变得开心起来。


    这是“自给自足”的谎言。但其实任何即将离世的人都会跟你说,人生中最愉悦的,恰恰把“自给自足”丢到一边,而拥有各种深厚的交情。


    第三个谎言是:关于成为精英人士的,它传递的信息就是:你的成功造就了你。它告诉人们,你可以通过穿戴名牌来赢得他人尊重。也就是说,你可以努力“挣”到爱。


    精英主义不会把你当成一个需要被救赎的灵魂,而是把你当作一套需要被放大的技能。它最邪恶的地方是,认为比别人赚得多一点,就会变得比他人更有价值一点。


    到最后我发现,我的过错在于疏忽——我没有主动去社交,没有和友人保持联系,我回避并绕开冲突。


    奇怪的是,当我渐渐跌入“失去联系”的低谷中时,其他人也跟我一样跌入低谷。这也算是我的职业秘密吧——我的人生中发生的许多事,通常也会发生在许多其他人身上。


    我产生被孤立感的同时,很多人也有同感,感到自己是座孤岛,跟别人分割开来。


    45岁以上的美国人,有35%长期感到孤独。只有8%的美国人他们与邻居们有过深度交谈。只有18%的千禧一代和一共32%的美国人说他们信任自己的邻居。


    抑郁症比例在上升,心理疾病变得更普遍。从1999年算起,自杀率上升了30%;在过去的几年里,青少年自杀率上升了70%。每年有45000名美国人死于自杀,72000人死于鸦片类药品上瘾;我们的平均寿命在变短,而不是变长。


    所以我今天来到这里想说的是:如今人类不仅面临着经济、环境和政治危机,我们还经历着社交与人际关系危机。我们正处于那个“低谷”。


    在过去的这五年中,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走出这个低谷。古希腊人常说:“必经磨难,终得智慧”。在我人生那段黑暗时光中,我有了些许认识。


    第一件事是:自由是糟糕的东西


    经济自由还可以,政治自由非常好,但社交自由是件坏事。


    无根的人就是漂泊的人。无根之人注定会被遗忘,因为他从不会投身于任何事情。
     
    自由不是你想要畅游的海洋,而是你需要跨越的一条河流,这样你才可以在河对岸找到归宿。


    我学到的第二件事是。当坏事发生在你身上时,要么你的心破碎,要么你的思维被打开,让你获得重生。


    我们都认识心碎的人。他们忍受着痛苦与悲伤,变得愈加渺小,愈发愤世嫉俗。俗话说:“不能被转化的痛苦,就会被扩散出去


    但是,另一些人的思维会被磨难打开。磨难的破坏力在于它会扰乱正常生活。它会提醒你,你并不是自己所想象中的那样。


    神学家保罗·提利时说过:“在你自以为是灵魂的最深处,磨难会穿透它,露出一个孔洞,然后再往深处继续钻,再钻出一个孔洞。”


    磨难让你触及到以前从未预料到的灵魂的深处,而能填补那深层空虚的,只有精神粮食和人际关系。当你到达那深处,你会忘记“自我”而触碰到心灵,那个充满渴求的心灵。


    我们真正渴望的是对他人的爱与思念,那种类似路易·德·贝尼埃尔(LouisdeBernières)在他的书《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里写出来的感受——贝尼埃尔写了一个老人对他女儿诉说自己亡妻的故事。


    老人说:“爱的本质就是,热爱之火烧尽时剩下的一切,这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误打误撞的幸运,你妈妈和我有幸拥有了这个。


    我们是根,在地底深深缠绕;我们是树,在头顶枝繁叶茂;当那些美丽的花瓣从树枝上凋落时,我们发现,其实我们本来就是同一棵大树,而不是两棵。”


    这就是我们心灵渴望的东西。


    这也让我意识到第三件事,这里我借用爱因斯坦的话来说:


    我们不能用创造问题的思维解决这个问题。要把思维拓展到新的层次。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第一件事是,把自己扔到朋友中间,与他们进行从未有过的深层交谈。


    第二件事有些不同,你需要独自融入大自然。


    你需要去到一个地方,在那儿没有任何人盯着你,在那里你的“自我”毫无用处,逐渐粉碎,只有那时,你才有被爱的能力。


    我有一个朋友告诉我,当她女儿出生时,她意识到自己对女儿的爱,超过了进化需要的程度。


    我太喜欢这句话了。因为它讲述的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平静,我们对彼此难以言说的那种关心。当你触及那个最深层次,你就有救了。


    当你处在那个“低谷”中时,最难的事莫过于,自己没办法独自爬出来,需要有人伸手拉你出来。我就遇到过这个问题。幸运的是,我被我的朋友——凯西和大卫夫妇——拉出来了。


    他们的孩子叫桑提,在华盛顿的公立学校读书。桑提的一个朋友需要找个地方住,因为他的妈妈有些健康问题。而那个朋友也认识个需要帮助的朋友,朋友又认识需要帮助的朋友……


    因此,当我去到他们家做客时,走进门就发现餐桌旁坐着25个人,还有一些正在地下室睡着。我正要向一个孩子做自我介绍,他说:我们这儿都不握手的,抱一个吧。


    我不是喜欢拥抱的人,但拥抱这个动作里,有什么东西一直吸引着我。所以,每周四我都会去到他们家,跟这些孩子一个个拥抱、问好。


    他们要的就是这种亲密。他们需要你完全放开自我。他们教会你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可以治愈所有文明病。这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人际关系放在第一位,不是光说,而要做出行动来。


    而最美好的地方就是,这类团体无处不在。我在阿斯彭研究所建立了“织网:社会结构计划”。这是我们的标志。我们发现身边无时无地不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就是“织网者”。
    “织网者”伸出援手,将人拉出低谷。


    当你身边围绕着这些“织网者”的时候,他们重新连接别人,看到的乐趣也是其他人的两倍。他们看得更深入,他们看到更多乐趣。


    在人生第一座大山上,当我们的事业刚刚起步时,我们追逐的是快乐。快乐是好的,它是自我的扩张。


    你取得了一个胜利,你升职了,你的队伍赢得了“超级碗”,你很开心。


    但(真正的)喜悦不是自我的膨胀,而是自我的遗忘。


    当一位母亲和她的孩子之间,没有肌肤之隔的时候,喜悦出现了。当一个自然主义者在大自然中放飞自我的时候,喜悦出现了。当你完全沉浸在工作和事业当中,在你忘乎自我的那一刻,喜悦占据了你。


    与其追逐快乐,不如找寻喜悦。


    其实,说到底我想描述的是两套思维模式。


    第一套是“登山思维模式”,一种努力向上追求的思维,它关心的是个人幸福和事业成功。


    这种价值观挺好,我并不反对它。但是,因为缺乏另一种思维模式来平衡这一种思维,我们正处在“低谷”当中。


    我们不再为自己感到快乐,我们已经失去了对未来的信念,我们不再跟别人深入交往,我们不再友善地对待他人。


    所以我们急需改变。经济上的改变,环境上的改变,同时也需要文化和人际关系上的革命。我们需要为这种改变,找到一种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对我来说,“织网者”们找到了这种语言。


    我对于社会变迁的观点是,一小群人首先找到更好的生活方式,然后其他人效仿他们。


    这些“织网者”已经找到了一个更好的生活方式。


    你其实没必要懂什么理论。因为在这个国家的每个角落,他们都在构建更好的社区。我们只需稍微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这样我们就能说:“我就是一个织网者,我们都是织网者。”


    如果我们都这样做,那我们内心的空洞将被填满;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将被修复。


    谢谢大家。


    作者David Brooks






    热爱生活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