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大山
  • 积分:30596
  • 等级:专家教授
  • 2020/1/14 19:52:31
  • 楼主(阅:89630624/回:0)蒋经国:亲手终结威权时代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先生在台北去世。今天是蒋经国先生逝世31周年纪念日,不知道刚刚败选的国民党和刚刚胜选的民进党会不会记念他。马英九在任时曾发表长文纪念蒋经国先生,其中有一段话很中肯:“经国先生长于威权时代,却能突破自身局限,亲手终结威权时代,让中华民国在经济起飞之余,也能推陈出新,在古老的土地上培育出自由民主的幼苗,开五千年实践民主的先河。这是他为历史、为中华民国、为台湾留下最动人、最持久的贡献。


    蒋经国先生逝世30周年时,《中国时报》搞过一次民调,在六位前任中,53.3%的民众认为蒋经国对台湾贡献最大,交叉分析显示,台湾民众不分政党与地区,也不分男女老幼,都肯定蒋经国为台湾的付出,即使是泛绿的民众,蒋经国也以44%遥遥领先其他前任。”《天下》杂志的民调显示,蒋经国依然被视为“最美的政治人物”。国民党在民主化之后没有被抛弃,就是倚重于蒋经国为民、亲民累积的政治遗产。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这是蒋经国生前最精彩的言论。当国民党内许多人向蒋经国开放党禁报禁提出质疑,国民党大佬、“国策顾问”沈昌焕对蒋经国说:“这样做,国民党将来可能失去政权的!”蒋经国淡淡地回答:“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他的声音不大,语气轻微,但这一句话,如同万钧雷霆,振聋发聩。


    当身边那些满脑子专制思维的国民党大员向蒋经国呈上一份长长的抓捕名单时,蒋经国没有签字批准,而是对国民党同僚说:“使用权力容易,难就难在晓得什么时候不去用它”!蒋经国无疑成了中华民国历史上一位令人怀念并尊重的政治领袖!


    1970年蒋经国接掌台湾政权时,台湾人均GDP只有300美元,1988年蒋经国去世,台湾人均GDP达到了6000美元!蒋经国是台湾党权世袭的终结者,也是台湾民主政治的奠基人。蒋经国实施的军队非党化、取消学生三民主义政治考试、剥离政府部门专职党职人员等措施,终结了党权世袭的政治模式。


    1987年12月25日,蒋经国坐轮椅参加行宪纪念日大会,此时的他已经不能说话,“致辞”由“国大”秘书长何宜武宣读。会场秩序一片混乱,台下的民进党籍代表头缠布条,高举横幅大声抗议、喧哗。蒋经国默默凝望着主席台下鼓噪的人群表情落寞茫然。这是蒋经国留给世人最后一个镜头。19天后,蒋经国病逝。


    然而台湾的变革在蒋经国之后仍以巨大的惯性向前。1991年4月,台湾“国民大会临时会”召开,制订“宪法增修条文”,废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1992年5月,“阴谋内乱罪”和“言论内乱罪”被废止。1994年,台湾“省长”直选,让台湾人民每人一票选举“省长”。1996年,台湾举行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总统”民选。


    评断历史和历史人物,不是现实,而是未来,它有如一个诠释的循环圈。一个活着时饱受恶评的人物,如果后来的人一代不如一代,在对照之余,他被栽赃抹黑的部分就会被洗清,他在死后反而愈活愈光彩,这就是蒋经国的精彩之处。


    有的政治家,生前大权在握唯我独尊,死后身败名裂家人也不保;有的政治家,生前缔造历史死后光环暗淡;有的政治家,曾经风光无限其实只不过是匆匆过客;而有的政治家,生前推动了历史进程,死后历史地位日益彰显,成为当之无愧的历史伟人。蒋经国,应该算后者。


    蒋经国靠父亲走上权力顶峰,并非传统观念中的“创业之君”。蒋经国一生历经风雨坎坷,在俄国14年,从做粗工开始,用铁锤把铁板锤平。在俄国集体农场耕过田,做过卫生管理员专门负责扫厕所,参加过苏联红军,也曾进入列宁格勒中央红军军事政治研究院学习。斯大林把他充军到西伯利亚,在乌拉尔地方做矿工,又当过乌拉尔重机械制造厂技师、助理厂长、《重工业日报》主编。


    蒋经国被世人认可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蒋经国的清廉有口皆碑,1944年8月1日他离开县长任上(这是他的第一个正式职务)时说:“我在县长任内,未曾为我私人取用分文,动用粒粟,本人因私事而花之电信费用,皆应在本人薪饷下扣除,不得在公费项下开支”;到台湾后,他外出视察,饿了直接到小饭馆买盒饭就吃;带家人看电影,跟一般人一样排队买票。


    蒋经国不许家人包括夫人与孩子,从事任何经商活动,夫人从不干政,更不帮助任何人说情收取好处,其低调、朴素到令人同情的程度;蒋经国去世后,蒋夫人靠政府补发的20个月俸额为生,1992年俄罗斯一名官员以私人身份抵台访问,问她要不要回去看看,她回答说:“我没有钱,怎么回去?”自1937年离开俄国后蒋方良再也没有回到那片生养她的土地。


    蒋经国任“行政院长”,第一次主持“行政院会”就通过公务员10项革新,制定《T.W治罪条例》,规范公务员的行为,被视为不近人情;情治首长周中峰、叶翔之等人均为蒋宠信,一次蒋出其不意到周、叶家中做客,发现居家摆设改变,门前车水马龙,二话不说,旋即将周、叶二人调职,以肃官腐;严惩亲表弟时任人事行政局局长的王正谊;不畏立、监委庞大的政治影响力,把十多位监委、立委移送法办。


    由于蒋经国的清廉与严惩贪官,台湾政风全面刷新,他全面执掌政权后的整个执政团队,“部长”以上官员没人贪腐,堪比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清廉使蒋经国获得了巨大的道德威望,也在统治集团内部具有了绝对的道义权威与一言九鼎的独尊地位,当党内部分大佬害怕民主引发混乱时,他一锤定音解除“戒严”施行民主,因为他及他的家人不怕民主被人民清算,也不怕民主后被人民清算。


    蒋经国为政呕心沥血。在江西赣南推行新政,一身布衣下乡,打击烟、赌、娼成效显著;在上海整顿金融敢于碰硬,到台湾后重视物价,每天必看柴米油盐糖及面粉物价;李国鼎(财政部长)以一句“政府施政应图利人民”打动蒋经国,虽不喜欢李国鼎但仍充分授权,使李国鼎为台湾经济作出杰出贡献;有一年石油价格上涨,行政院长俞国华将石油价格上调两元,蒋经国看电视报后道立即约见俞国华,双方为此事发生争执,蒋经国说:“一个失去民心的政府还保什么本!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人民对政府的信任”。




    在赣南,蒋经国短衣草履上山下乡,走村串户,与民众任意交谈,能够说出赣南11个县有多少桥梁和水利工程名称;在台湾带领退伍士兵筑路,渴了嘴对着水龙头喝生水,饿了随手抓个馒头就吃;1978年到1981年,蒋经国下乡197次,与民同乐155天;1980年永安矿难挨家挨户慰问;到煤矿参观,接受矿上保卫人员搜身;晚年经常下乡探访民情,回台北后告诉侍从人员“腿疾日趋严重,脚像针刺一样”,侍从人员婉劝他减少下乡行程,蒋说:“算了,待在办公室还是一样痛,以后不要再讲了!”。


    1970年4月24日,蒋经国访美,遭康奈尔大学社会学博士生黄文雄刺杀未遂,事后蒋经国不仅未见任何恼怒,反而要求与刺客见面,并建议美国放了刺客;美丽岛事件爆发后,警方秉持蒋经国的旨意高度克制,以至于冲突中警方183人受伤,其中伤势较重者达47人,群众仅有40多人受伤,对峙中警方先退场。事后,形成了国人皆曰可杀的舆论,蒋经国亲自主导处理,无1人判死刑,仅施明德1人被判无期,其他均判14年以下有期徒刑。


    民主就是妥协,妥协需要胸怀,尤其手握大权的统治者具有妥协甚至容忍不同政见、政敌的广阔胸怀,蒋经国显示了这样的胸怀。蒋经国的胸怀体现在与自己部属存在政见分歧时能够容忍与接纳,还体现在反对派的应对上。正是这胸怀给台湾民主力量稳步成长提供了宽松的氛围,也使“戒严”解除时没有出现政治能量的突然释放导致的社会失控。


    蒋经国主政台湾近20年,台湾经济以难以想象的水平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1952-1959年为6.9%,1960-1969达到10%,1971-1980年达到9.4%,1981-1990年达到8.1%,从1951-1989年38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55倍;人平均所得,1951年到1970年的前20年从136美元上升到364美元,但从1970年到蒋经国离世的1989年已达7518美元,从1951-1989年38年间人均收入增加了55倍;失业率长期在2%左右;更为令人称道的是,在经济如此快速发展过程中,台湾的贫富差距没有迅速扩大,蒋经国主政年代,台湾社会始终未出现贫富分化的情形。在几乎整个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大部分时期,台湾的基尼系数一直低于0.3,为世界人均收入分配差距最小的社会之一,更是经济迅速发展阶段贫富差距扩大控制在最小范畴的地区。


    传记作家漆高儒对蒋经国有一个很好的评价:蒋经国是一个勤劳的人,是一个亲兵亲民的人,他和百姓群众很接近,他是一个认识时代的人。蒋经国惟其是一个勤劳简朴的人,才可以缔造台湾经济奇迹的成果;惟其是一个亲兵亲民的人,才有台人对他的感念与肯定;惟其和百姓群众很接近,所以他的施政作为才能贴近民意;也惟其是一个认识时代的人,他解除党禁报禁,继之又解除“戒严”,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实现了民主在台湾的和平转型。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