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38698110/回:0)查理·芒格:征服世界的唯一办法,向内求取,提升自己巴菲特说他一生遇人无数,从来没有遇到过像查理这样的人。 在我同查理交往的这些年里,我有幸能近距离了解查理,也对这一点深信不疑。甚至我在所阅读过的古今中外人物传记中也没有发现类似的人。 查理就是如此独特的人,他的独特性既表现在他的思想上,也表现在他的人格上。 比如说,查理思考问题总是从逆向开始: 如果要明白人生如何得到幸福,查理首先是研究人生如何才能变得痛苦;要研究企业如何做强做大,查理首先研究企业是如何衰败的;大部分人更关心如何在股市投资上成功,查理最关心的是为什么在股市投资上大部分人都失败了。 他的这种思考方法来源于下面这句农夫谚语中所蕴含的哲理: 我只想知道将来我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不去那儿了。 查理在他的一生中,持续不断地研究收集关于各种各样的人物、各行各业的企业以及政府管治、学术研究等各领域中的著名失败案例,并把那些失败的原因排列成正确决策的检查清单,使他在人生、事业的决策上几乎从不犯重大错误。 这点对巴菲特及巴郡(即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50年业绩的重要性是再强调也不为过的。 查理对于由于人类心理倾向引起的灾难性错误尤其情有独钟。最具贡献的是他预测:金融衍生产品的泛滥和会计审计制度的漏洞即将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2008年和2009年的金融海啸及全球经济大萧条不幸验证了查理的远见。 2.查理的头脑是原创性的。 他有儿童一样的好奇心,又有第一流的科学家所具备的研究素质和科学研究方法,一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几乎对所有的问题都感兴趣。 任何一个问题在他看来,都可以使用正确的方法通过自学完全掌握,并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 这点上他和自己的偶像富兰克林非常相似,类似于一位十八九世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近代很多第一流的专家学者能够在自己狭小的研究领域内做到相对客观,一旦离开自己的领域不远,就开始变得主观、教条、僵化,或者干脆就失去了自我学习的能力,所以大都免不了瞎子摸象的局限。 查理的脑子就从来没有任何学科的条条框框。他的思想辐射到事业、人生、知识的每一个角落。 在他看来,世间宇宙万物都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对这一整体研究的部分尝试,只有把这些知识结合起来,并贯穿在一个思想框架中,才能对正确的认知和决策起到帮助作用。 所以他提倡要学习在所有学科中真正重要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所谓的“普世智慧”,以此为利器去研究商业投资领域的重要问题。 查理这种思维方式的基础是基于对知识的诚实。他认为,这个世界复杂多变,人类的认知永远存在着限制,所以你必须要使用所有的工具,收集各种新的可以证否的证据,并随时修正。 3.事实上,所有的人都存在思想盲点。 我们对自己的专业、旁人或是某一件事情或许能够做到客观,但是对于天下万事万物都秉持客观的态度却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说是有违人之本性的。 但是查理却可以做到凡事客观。查理也讲到了通过后天的训练是可以培养客观的精神的。而这种思维方式的养成将使你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预测到别人预测不到的未来,从而过上更幸福、自由和成功的生活。 即使这样,一个人在一生中可以真正得到的真见卓识仍然非常有限,所以正确的决策必须局限在自己的“能力圈”以内。一种不能够界定其边界的能力,当然不能称为真正的能力。 怎么才能界定自己的能力圈呢? 查理说,如果我要拥有一种观点,如果我不能够比全世界最聪明、最有能力、最有资格反驳这个观点的人更能够证否自己,我就不配拥有这个观点。 所以当查理真正地持有某个观点时,他的想法既原创、独特又几乎从不犯错。 4.一次,邻座一位漂亮的女士坚持让查理用一个字来总结他的成功,查理说是“理性”。 然而查理讲的“理性”却不是我们一般人理解的“理性”。查理对“理性”有更苛刻的定义。 正是这样的“理性”,让查理具有敏锐独到的眼光和洞察力,即使对于完全陌生的领域,他也能一眼看到事物的本质。 巴菲特就把查理的这个特点称作“两分钟效应”——他说,查理比世界上任何人更能在最短时间之内把一个复杂商业的本质说清楚。 巴郡投资比亚迪的经过就是一个例证。记得 2003 年,我第一次同查理谈到比亚迪时,他虽然从来没有见过王传福本人,也从未参观过比亚迪的工厂,甚至对中国的市场和文化也相对陌生,可是他当时对比亚迪提出的问题和评论,今天看来仍然是投资比亚迪最实质的问题。 巴菲特说:“本杰明.格拉汉姆曾经教我只买便宜的股票,查理让我改变了这种想法。 这是查理对我真正的影响。要让我从格拉汉姆的局限理论中走出来,需要一股强大的力量。查理的思想就是那股力量,他扩大了我的视野。” 巴菲特谈查理.芒格:他推动我以非同寻常的速度从猩猩进化到人类,否则我会比现在贫穷得多。 5.查理的兴趣不仅限于思考,凡事也喜欢亲历亲为,并注重细节。 他有一艘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双体游艇,而这艘游艇就是他自己设计的。 他还是个出色的建筑师。他按自己的喜好建造房子,从最初的图纸设计到之后的每一个细节,他都全程参与。比如,他捐助的所有建筑物都是他自己亲自设计的,这包括了斯坦福大学研究生院宿舍楼、哈佛高中科学馆以及亨廷顿图书馆与园林的稀有图书研究馆。 6.查理天生精力充沛。 我认识查理是在1996年,那时他72岁。到今年查理86岁,已经过了十几年了。在这十几年里,查理的精力完全没有变化。他永远是很早起身,7:30开始早餐会议。同时由于某些晚宴应酬的缘故,他的睡眠时间可能要比常人少,但这些都不妨碍他旺盛的精力。 而且他记忆力惊人。我很多年前跟他讲的比亚迪的营运数字,我都已经记忆模糊了,他还记得。86岁的他记忆比我这个年轻人还好。 这些都是他天生的优势,但使他异常成功的特质却都是他后天努力获得的。 7.查理喜欢与人早餐约会。 记得第一次与查理吃早餐时,我准时赶到,发现查理已经坐在那里把当天的报纸都看完了。虽然离7:30还差几分钟,让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等我令我心里很不好受。 第二次约会,我大约提前了一刻钟到达,发现查理还是已经坐在那里看报纸了。 到第三次约会,我提前半小时到达,结果查理还是在那里看报纸,仿佛他从未离开过那个座位,终年守候。 直到第四次,我狠狠心提前一个钟头到达,6:30 坐那里等候,到6:45的时候,查理悠悠地走进来了,手里拿着一摞报纸,头也不抬地坐下,完全没有注意到我的存在。 以后我逐渐了解,查理与人约会一定早到。到了以后也不浪费时间,会拿出准备好的报纸翻阅。 自从知道查理的这个习惯后,以后我俩再约会,我都会提前到场,也拿一份报纸看,互不打扰,等7:30之后再一起吃早饭聊天。 8.偶尔查理也会迟到。 有一次我带一位来自中国的青年创业者去见查理。查理因为从一个午餐会上赶来而迟到了半个小时。 一到之后,查理先向我们两个年轻人郑重道歉,并详细解释他迟到的原因,甚至提出午餐会的代客泊车应如何改进才不会耽误客人45分钟的等候时间。 那位中国青年既惊讶又感动,因为在全世界恐怕也找不到一位地位如查理一般的长者会因迟到向小辈反复道歉。 9.有一年查理和我共同参加了一个外地的聚会。活动结束后,我要赶回纽约,没想到却在机场的候机厅遇见查理。 他庞大的身体在过安检检测器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不断鸣叫示警。而查理就一次又一次地折返接受安检,如此折腾半天,好不容易过了安检,他的飞机已经起飞了。 可查理也不着急,他抽出随身携带的书籍坐下来阅读,静等下一班飞机。 那天正好我的飞机也误点了,我就陪他一起等。 我问查理:“你有自己的私人飞机,巴郡也有专机,你为什么要到商用客机机场去经受这么多的麻烦呢?” 查理答:“第一,我一个人坐专机太浪费油了。第二,我觉得坐商用飞机更安全。” 但查理想说的真正理由是第三条:“我一辈子想要的就是融入生活,而不希望自己被孤立。” 查理最受不了的就是因为拥有了钱财而失去与世界的联系,把自己隔绝在一个单间,占地一层的巨型办公室里,见面要层层通报,过五关斩六将,谁都不能轻易接触到。这样就与现实生活脱节了。 “我手里只要有一本书,就不会觉得浪费时间。” 查理任何时候都随身携带一本书,即使坐在经济舱的中间座位上,他只要拿着书,就安之若素。 有一次他去西雅图参加一个董事会,依旧按惯例坐经济舱,他身边坐着一位中国小女孩,飞行途中一直在做微积分的功课。 他对这个中国小女孩印象深刻,因为他很难想象同龄的美国女孩能有这样的定力,在飞机的嘈杂声中专心学习。如果他乘坐私人飞机,他就永远不会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些普通人的故事。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