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报哥
  • 积分:3784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8/3/9 20:58:46
  • 楼主(阅:38480932/回:0)毛泽东评价项羽失败的三条原因


    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已历史四年。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楚军被刘邦的汉军团团包围在垓下。此时,楚军营地里悄无声息、一片沉寂,唯独项羽账下有微弱的灯光。项羽正与爱妃虞姬对饮,只有在虞姬身边的时候,项羽才会真正感到放松和欢乐。两人都已略显醉意,完全忘记了被围困的现实。


    突然,远方传来一阵歌声,苍凉而雄迈。项羽心头一紧,这不正是他最熟悉的楚歌。歌声中伴随着忧愁,勾起了楚军心中的乡愁,让人们不禁感慨乱世的悲哀。歌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响亮,仿佛四面八方都有人在唱楚歌。


    项羽大惊失色,难道自己的楚地已经被汉军占领?要不怎么有这么多人在唱楚歌。项羽起身跨步走到账外,此时的楚歌声中散发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正在瓦解楚军的斗志。楚军士兵也都陆续从营帐中走出来,站到了账外空地上,听到熟悉的楚歌,变得惶惶不安。项羽心中预感到,此时大势已去。


    其实,这只是刘邦谋士张良出的一个计策。张良命投降的楚军将士,将楚歌教给汉军将士,然后大家一起对着楚军营地唱,以此来扰乱楚军的军心,瓦解楚军的士气。项羽陷入沉思之中,回想起跟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的辉煌战绩:巨鹿之战,一战成名;彭城大战和荥阳大战,刘邦几乎都是全军覆没。但是今天的四面楚歌在提醒项羽,往日的荣耀,已经随着时间逝去。


    楚汉之争历史四年之久,虽然期间楚军屡屡大破汉军,但是楚军并没有固定的后勤粮食保障,且仅有的谋士范增,也被项羽猜疑。最后项羽落得一个乌江自刎的结局。


    毛泽东在写文章或者与人交谈时,经常点评项羽,非常重视项羽在楚汉相争中所犯下的错误。毛泽东指出项羽所犯三个错误:其一,不听谋士范增的计策,在鸿门宴上没有杀刘邦,导致放虎归山。其二,君子协定,与汉军订了鸿沟协定后,遵守协定撤军,导致楚军处于不利地位;其三,建都彭城,四面无险可守,地理位置不利。


    项羽所犯的第二项错误,鸿沟协定是在公元前203年,项羽与刘邦以鸿沟为界,以西为汉地,以东为楚地,平分天下。项羽天真地以为刘邦也会遵守得之不易的和平,于是带领楚军撤兵。然而刘邦在谋士张良的建议下,撕毁了协议,立马追杀楚军。项羽遵守了协议,却失去了整个天下。


    项羽虽然败给了刘邦,但是他身上散发的英雄气概,让后世敬仰。



    唐代诗人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宋代的李清照曾写过一首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毛泽东提到项羽的第二项错误,君子的鸿沟协定,在现今被人们广泛使用。不止是应用在战场上,更普遍应用在商场或职场上。


    项羽是一名悲情英雄,但他用自刎的壮举,向世人宣告:他是不可战败的,在道义上他是胜利者。正是项羽的英雄气概,让后世多了更多地赞誉与歌颂。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