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68339549/回:0)其实这是一场有预谋的营销这段时间,世界杯比赛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人们关注绿茵场上激烈赛况,为梅西、C罗等一众球星或兴奋或失落的同时,三支广告猝不及防也火了。 之所以火,并不是因为得到人们的喜爱,而是被疯狂吐槽火起来的! BOSS直聘、蚂蜂窝、知乎这三支广告相信大家或多或少地感受过,网友称呼其为恶俗洗脑式广告,表示“看到这个广告就有种想砸电视机的冲动。” 为啥它们这么不招人待见呢?一起来看看。 洗脑广告站上风口浪尖 首先是BOSS直聘,整个广告简单粗暴,一群人剑拔弩张,气势汹汹,声嘶力竭。 大喊“找工作!直接跟!老板谈!”感觉下一秒就要和你干起来,看起来感觉如同被洗脑了般。 接着是蚂蜂窝,简直就是唐僧附体,向你发动“十万个为什么”攻击,碎碎念的不断发问让人想他揪出来打一顿,黄轩还真是好脾气啊! 再来是知乎,上来就一连串的“你知道吗?你真的知道吗?”看完只想说,不好意思我不想知道! 虽然请来了小鲜肉刘昊然,也拉不来对广告的好感度啊! 三个品牌都秉承“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的绝对信仰,拼命也要把广告词重复三遍以上,不说三遍决不罢休! 网友纷纷评论,“我只想好好看球,却记住了这魔性的广告词”。 很多人也都表示,这种反复强调的“魔性”广告,虽然的确可以加深观众的印象,但是把握不好度,就很容易败坏好感度,得不偿失。 争议背后是一门生意 不过,也有人在一片声讨声中反问,这样的广告就真的一无是处吗?打广告的作用只是为了让你看得爽吗? 有营销人分析表示,广告本身是一门生意,在世界杯期间打广告,虽然起价就要1.65亿,且只有15秒,但是很多品牌还是愿意花这么钱。 为什么?因为很值! 世界杯期间,要用最短的时间,大量的钞票来赚到大量的流量,该怎么做呢? 广告时间也只有15秒,能否在这么短的事件去制作精良的广告,给人阳春白雪的感觉? 答案显然是很难做到,只能实现广告的基本作用,让人牢牢地记住! 这么一来,这三支广告的文案为何可以通过就让人能够理解了: 蚂蜂窝用唐僧式的碎碎念循环攻击,来强化用户的心理暗示; 知乎用焦虑连环三问,暗示你对很多事情的无知,来促进用户行为转化; BOSS直聘呢,更是深刻洞察人性,传销式的鸡血循环炮,让你不由自主记住找工作的关键词。 虽然吐槽声一片,但是也起到了多次传播的效果。 为何要拍出如此广告? 在广告圈,有两大流派,艺术派和科学派。 世界杯期间,这三支被热议的广告,无疑就被划为科学派阵营。 同时,在这个节点,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例如《总有人偷偷爱着你》这类的温馨走心的广告比较少见,因为这类广告通常以叙事为主,起码得一分钟,耗时太长。 不仅央视因为效益原因不会接收这类广告,而且企业品牌因为预算也不会拿更多的钱去做广告; 而且在紧张激烈的比赛氛围里,富有美感与情绪平和的广告,会与之格格不入。 所以受时长限制,在这么短的事件里,大家只能选择,简短粗暴地重复来加深记忆! 这与恒源祥和脑白金的广告其实一样,都通过洗脑的广告词来进入你的认知,虽然你骂它恶俗没有美感,但不可否认,你还是记住了它。 人们在世界杯赛况中积攒的各种兴奋、失落、愤怒等激烈情绪,都需要找个地方释放,这些广告就是一个宣泄口,人们越骂,其效果就越好。 毕竟也有不少人是因为广告被骂,才知道蚂蜂窝是一个旅游APP,找工作可以用BOSS直聘。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操盘蚂蜂窝和知乎两大品牌背后的广告人——听到被骂之后“无比兴奋”,因为这就是他要的效果啊! 品牌仍需拍出好广告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就意味着这样的广告就是好的呢? 当然不是!观众也是有审美的,如果所有的品牌都这样打广告,那这个世界就全乱套了。 只是在世界杯期间,很多品牌所做的广告只不过是企业品牌传播的一种手段,是一门生意。不是艺术品,让观众审美的。 十五秒的广告无法让人们对品牌记忆深刻的同时还能做到很美,知乎等品牌也不是做不出赏心悦目的广告,毕竟其之前的营销也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在世界杯期间,就需要“随机应变”,最大程度的抓住流量和注意力,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不过在大多数时候,品牌还是需要制作有情怀、有美感、能思考的创意广告。 毕竟好画面、好内容、好故事和好表演才是大众真正所喜爱的。 ![]() 梅开腊月别样红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