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子露
  • 积分:4818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9/5/23 20:28:44
  • 楼主(阅:82673274/回:0)阳气是靠养的,不是靠补的


    《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当阳气不足时,怕冷、鼻炎、胃痛等病症都会找上身来!


    阳气不足,易患6种小病痛


    1.手脚冰凉


    阳虚则生外寒,阳虚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手脚冰凉。天一冷,手脚就像冰块一样,睡一晚都捂不热,只有泡脚后马上睡觉才能暖和起来。


    这是因为四肢末端得不到阳气的温煦,血液循环差。虚得越厉害 ,手脚的温度就越低,症状严重的人,膝盖以下、胳膊肘以下都是凉的。


    不过有一种冷需要和阳虚的冷区别开来,就是四肢末端冰凉,手到了胳膊那里就不凉了脚到脚踝以上就不凉了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通常不是虚了,而是了。往往是由于肝气不顺畅,导致气血壅滞,阳气闭塞于内,不能通达四肢。此时需要行气活血,而不是补益阳气。


    2.怕寒怕冷还怕风


    阳气足则机体功能状态就饱满,阳气虚化生的热量不够、抵御外寒的能力也差。


    这种怕风怕冷是长期的,不是暂时的,穿的衣服总比别人多,耐热不耐寒,常年体温偏低。


    头怕风吹、后背怕凉,但生病很少发高烧,往往是低热,到37度多就很难受了,吃退烧药也不好退。


    气虚也会怕冷怕风,不同的是气虚一般会出现稍微活动就气喘、出汗的情况,此时补脾胃、补气效果更好。


    3.频繁的感冒咳嗽


    《黄帝内经》中有句话说:“邪风之至,急如风雨”。意思是说四时不正之气侵犯人体的时候,如风雨般迅速,让人防不胜防。


    阳气足的人就算病了,症状看起来很严重,但来得快去得也快;而阳虚的人反而症状轻微痊愈得慢


    因为疾病症状是阳气与外邪争斗的表现,阳气充足则“战况激烈”;阳气不足虽“战况缓和”,但邪气反而会直接入侵身体深处、缠绵反复,自然就好得慢。


    4.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西医又叫变应性鼻炎。症状表现为每天早晨起来,接连不断地打喷嚏,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在接触过敏原后随时打喷嚏。更尴尬的是,不感冒也有大量清水样鼻涕,有时还可能不自觉地从鼻孔滴下。


    从中医的角度说,这就是正气不足、寒邪入侵于表、郁滞于鼻窍,主要跟肺、脾、肾的虚损有关,诱因多是空调的过度使用


    5.胃寒、胃痛、腹泻


    有些人特别容易感觉胃部发冷,一受凉或吃些寒凉的就肚子痛、拉肚子,平时大便也经常不成形。这就是阳虚、脾阳不足引起的。


    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是五脏的后勤部,如果脾阳不足,运化能力差,脾胃之气不能持续地供养五脏,最后阳气就会越来越虚。


    所以大家平时不要贪凉,不能过多地喝冰饮、吃冰淇淋及寒凉食物,也不要随意乱用抗生素,这都会损伤阳气。


    6.夜尿多、睡眠不好


    有的人晚上没喝多少水,上床睡觉前也上厕所了,但睡到半夜还是要起夜,甚至还要起来好多次,第二天早上起来人昏昏沉沉的,整天没精神。


    这是肾阳虚的典型表现,身体里的水不能被运化利用,很快就变成废水排出去了,喝点水就跑厕所,小便清长。


    “补阳”要先“护阳”


    阳气就如同我们身上的“矿产”,“适度开采”才能长盛不衰。因此,补益阳气不仅要做到“开源”,更要重视“节流”。如果不改变生活方式,一边补一边耗,不会有好的疗效。


    不做以下损伤阳气、耗散阳气的事,才是最有效的补!


    1.熬夜,总是超过晚上11点才睡觉;


    2.冷饮和凉茶是日常饮品,喜欢吃生冷寒凉食物;


    3.习惯光脚穿鞋,天气较凉时还爱穿凉鞋、拖鞋,天冷时露着膝盖穿短裙;


    4.过度节食,营养不良;


    5.长期在阴暗湿冷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6.长期、大量用抗生素、激素类、利尿剂、清热解毒中药等;


    7.长期过量运动,或喜欢桑拿,出汗过度;


    8.大汗淋漓后喜欢吹风,甚至洗凉水澡。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