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大豆收获季尚未完全结束,巴西各地又陆续进入棉花、玉米、可可等作物收割季节。此刻,如果乘飞机从空中俯瞰贯穿巴西全境的各大农牧林产区,你一定会惊叹农忙的繁荣景象。通过出口巨量咖啡、大豆、谷物和肉蛋奶制品,巴西以惊人速度崛起为“21世纪的世界粮仓”,既供给各国民众的餐桌,也牵动国际市场大宗商品的价格。巴西农业为何能迅速崛起?强大在哪里?带着这些疑问,6月13日,使馆青年读书会全体成员在李金章大使的带领下,前往巴西农牧研究院热带稀树草原研究所,开始了一趟且行且思的难忘之旅。
(研究所俯瞰图)
从巴西利亚市中心前往研究所的途中,建筑物和人烟逐渐稀少,道路旁大片红土地遍生荒草,偶有野生树木夹杂其间。这是典型的热带稀树草原地貌,放眼望去,连绵的丘陵环抱沃野,青黄的色彩流动如诗。研究所坐落在大片林地上,办公区和实验区掩映在葱茏的草木中,更像是农庄和植物园的结合体。研究所所长若泽·佩雷斯亲自迎接我们,并用精心准备的PPT等材料向我们介绍了该区农业生产情况和研究所最新成果。随后他还带领我们参观了农牧林一体化示范区和油棕榈种植示范区,让我们在田间真切感受巴西农业的活力。
道路选择改变命运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跨巴西中西部16个州,总面积2亿多公顷(合200多万平方公里,约为巴西国土面积的24%),是巴西重要的农产区。过去热带稀树草原区一直靠天吃饭,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严重,土地产量低。想增产也有捷径可走,比如不断扩大耕地面积、大量使用化肥、改良动植物品种等,但巴西农业工作者放弃了短期利益,选择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1975年热带稀树草原研究所成立时便确立了“认识和科学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并严控耕地开发,农业科学家与农户一道科学培育土壤、涵养水源,用后天努力扭转这个落后农业区的命运。从1977年至今,该区耕地面积基本不变,产出却增加213.3%。30多年来原本缺乏矿物质、石灰质的土壤在日复一日的生产中日益健康肥沃起来,更多作物得以在该区种植,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红利正在变现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今这里出产巴西全国55%的畜牧产品、95%的棉花和60%的大豆,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主产区。文:何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