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来自使馆的电话”连锁诈骗 |
信息来源:网络 信息发布时间 :2018/3/20 21:39:08 |
“您好,我是中国驻X国大使馆……” 对于海外中国公民来说,在电话中得到这样的问候,本应感到十分温暖和贴心,殊不知如不提高警惕,就很可能掉入不法分子精心设计的诈骗“陷阱”。 “护照过期”类电信诈骗 在A国工作的小林(化名)接到自称为中国驻A国使馆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称,根据使馆近期的护照排查,小林的护照到期需要换发。小林回复称自己护照并未到期,来电人称需要核实,于是小林按来电人要求提供了姓名、护照号及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 3. 如接到疑似诈骗电话,建议挂断电话后拨打中国驻当地使领馆官方网站提供的联系电话,或拨打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12308热线进行核实。 2. 中国驻外使领馆和国内政府机关不会以图片方式发送法律文书。如有此情况,请切勿相信,应立即向当地和国内警方报警。 在A国工作的小赵(化名)接到自称为中国驻A国大使馆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称,小赵有两份重要文件递送失败,经了解涉及法律案件,警方抓捕了一名贩毒的犯罪嫌疑人,怀疑小赵涉嫌毒品犯罪,请其配合接受调查,并替小赵将电话转接到“国际刑警组织”。一位自称为张警官的人受理了小赵的案件,并以确认小赵身份为由,要求小赵登录“警察内部网站”,输入张警官编号及小赵身份证号后,小赵看到了之前称递送失败的“逮捕令”和“冻结令”。 随后张警官对小赵进行“审讯”,以防止监听为由,要求小赵使用新手机和电话卡进行联系,不得向任何人包括家人泄露案件情况,并威胁小赵需要缴纳30万元的案件保释金,之后将返还,否则将在24小时内派工作组赴A国对其进行抓捕。小赵通过向亲戚朋友筹借,将30万人民币分多次转入对方指定账户,事后才发觉上当受骗。 郑重提示 “文书寄送”类电信诈骗通过谎称当事人有“逮捕令”、“冻结令”等所谓法律文书寄送失败,随后要求其配合调查,逐步骗取当事人信任。为进行有效防范,我海外中国公民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中国驻外使领馆不会通过电话通知您涉及刑事案件,更不会为您转接电话至公安机关或国际刑警组织等其他部门,请勿轻信本人名下有所谓“法律文书”投递失败的电话。 2. 中国驻外使领馆和国内政府机关不会让当事人登入所谓“内部网站”浏览“法律文书”。如有此情况,请切勿相信,应立即向当地和国内警方报警。 3. 如接到疑似诈骗电话,建议挂断电话后拨打中国驻当地使领馆官方网站提供的联系电话,或拨打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12308热线进行核实。 八项注意 谨防电信诈骗! 1. 总领馆和中国公检法等机关不会以电话方式通知当事人涉案,更不会因此致电当事人要求转账汇款。 2. 总领馆不会主动打电话通知当事人护照证件过期需要延期或补办等,不会直接参与处理公民个人财物,包括处理资金账户、信用卡、邮寄包裹等事宜,更不会因此主动索要银行账户等信息,或通知转账交费。 3. 请大家注意保护个人身份、家庭住址、银行账户等隐私。在遇任何要求提供相关信息、要求转账汇款时,勿匆忙做出决定,切记要首先排除诈骗的可能。 4. 平时多关注时事,关注社区动态,了解居住地社会情况。接到可疑电话后,与家人、朋友商量处理,不被诈骗电话中貌似“权威”的声音所蛊惑,避免上当受骗。 5. 遇来电人要求“不要与家人朋友联系,以保证他们安全”,或提出其他不合常理要求的,建议立即挂断电话。如接到陌生人电话通知“交通事故”、“孩子被绑架”、“亲人意外身亡”等信息时切勿慌张,待通过其他渠道核实情况后再处理。 6. 年长同胞由于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有限,因此更容易成为诈骗分子重点“关注”的目标。请大家告知家中老人,接到类似电话应及时与家人商量处理,谨防上当受骗。 7. 如无法辨别是否为诈骗电话,建议挂断电话后拨打使领馆,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电话:0086-10-12308或0086-10-59913991,将相关信息转总领馆进一步核实。 8. 如不幸中招被骗,应尽快向当地警方报案,并联系本人账户开户银行,要求采取止付、冻结等相应措施;此外,还可委托亲友就近向中国 公安机关报案,并向报案地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请求帮助(在中国拨打110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