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该如何在印尼买地建厂【下】- 企业家风采 -商友邦网
商友邦网,助力企业全球化,为企业出海领航。     帮企业找客户     帮客户找产品     帮产品找物流     商友邦网--商人的国度(Business friendly network--Businessman's kingdom)     凝聚"一带一路"企业力量,践行"一带一路"伟大倡议。     商友邦网,“数字丝路”开创者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我的商圈 | 客户中心 | 使用帮助   你好,   欢迎来到商友邦全球企业服务平台!
                                   

中国企业家该如何在印尼买地建厂【下】
 
信息来源:网络       信息发布时间 :2018/4/26 21:13:39

 

在印尼建设园区,政府、官员的角色与中国完全不一样

在印尼做园区建设,无论是开发环境以及政府的角色,都与中国迥异。首先碰到的,就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扰。

印尼青山工业园区建设之初,真是一片空白。没有电,没有水,没有路,更别提什么七通一平了(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信、通暖气、通天然气或煤气,以及场地平整)。

因此,最初当我们想为青山工业园区招商时,就会变成这样的场景:

你想让人来建工厂,人家会问,电厂什么时候建好?没有电,我无法生产。于是,我们跑去找大型央企发电企业,请来这里建电厂吧!人家也提出问题,我建电厂没问题,你园区内的工厂什么时候进来?发了电,周边没有电网,我发电给谁用?于是就陷入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死循环。

在印尼,我们不能期望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出大力,因为它的能力有限。印尼政府手里没有土地,没有电,没有资金,掌握的资源很有限,它很难与企业谈判。更何况,中国地方政府官员如此敬业,这在印尼是不多见的

印尼的官员会干什么呢?由于印尼的政治体制实行的是普选制,他们的玩法跟中国官员完全不一样。我跟大家讲讲第一次听中苏拉威西省长在我们那里讲话的故事。

省长到我们的项目视察了,开始讲话,大约用三分之一的时间讲支持我们的项目,然后用三分之二的时间对工人们说,你们到这里来,如果中国企业有什么对你们不好的,如果工资太低了,你们来找我,我给你们出头。这后面的大半截话就是相当于一个竞选演讲。

在中国,我们进入一个地区投资,如果这个市、这个县的常委会赞成我们怎么做,当地公安局就不会有另外的意见。但印尼不是的,政府一条线、军队一条线、警察又是一条线,还有最重要的,宗教势力更是力道雄厚的一条线。

所以大家要注意,即便你见了省长、县长,他们说了什么,在他的职权范围内是可以的,如果不在他的职权范围内,你要小心甄别,他的话是否算数。

建设青山工业园区的六大实用招数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采取的对策是什么呢?

第一招,“暗度陈仓”向农民买地。

怎么在印尼买地,这里面有学问。一些中国企业到境外,往往先去找县长,说,我要20平方公里的土地,定位定在某某地方。县长会说,非常好,欢迎,你跟农民去谈吧。因为土地是私有的。

第二天早上,大家就都知道中国一个大企业要在这地方建一个开发区,农民对这片土地价格的期望值一下子就升了上去。而且土地没有公允价格。

我们曾有过这样的遭遇,两年前我们买的地,一公顷3000多美元,两三年后,周边的土地价格就升至每公顷20多万美元。

怎么办?于是,我们重新做了土地规划,然后找到其中地块比较大的地主,跟他谈判:你这块地只有2公顷,你可以想办法扩大,你扩大到一定面积后,我们再用比较高的价格从你手里买地。这个价格是事前谈定的,比如你卖我们2公顷时,我们给你每公顷5000美元;你如果卖到10公顷,我们给你每公顷6000美元,你如果卖到15公顷,我们给你每公顷7000美元。于是,这位农民就向其他农民买地。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解决了未来如何使用土地的问题。购买时,我们就会跟村里比较有威望的人说好将来我要做什么,他听到以后就照办。这跟中国买土地的形式完全不一样,我们就是向农民买。

第二招,“自拉自唱”搞基础设施建设。

当我们想找一家发电企业来投资电厂而不得之时,我们只能赶鸭子上架自己来。每个项目自己配电厂。

大家都知道,中国在30年前就没有独立的小电网了,而在我们那个地方是没有公共电网经过的,只能自己建立一个独立电网。独立电网在大容量负载下,如何保持电网的稳定,这是一个大问题。但是,没有办法,我们就是这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第三招,搞“招股引资”而不是“招商引资”。

我们从事的是冶金重工业,园区的定位是“不锈钢产业链”。当电厂没有建成、码头没有建成,口岸没有开通,生活设施没有的时候,别人是不敢就到你这里投巨资的。因此,我们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公司自己投资的项目。

随着园区的建设,第二个项目中国国有企业、日本企业都进来了。第三个项目我们投资的比例更加小了。这个过程,就是通过招股引资,把股份招过来,把产业链形成。

第四招,是“粗放”而不是“集约”利用土地。

我们在印尼的工业园区有2012公顷土地,但只用600公顷来建设。因为这个地方土地多,价格便宜,而且印尼法律有规定,政府批准的工业用地,只能有60%的土地用于建设,40%必须保留,不能动。

这么做,反而带来意外的收获。我们刚刚开始采矿的时候,曾遭遇当地民众大规模抗议示威,然后我们看到,示威的人远远地站在那里,有大喇叭,大红旗,但站得稀稀拉拉的。这些人为什么站那么远?因为他们必须站在公共土地上,否则,警察就有权找他谈话。如果他们站在公共土地上,无论喊什么,警察都毫无办法。

有过这个经历,我们之后再买地建厂房,就预留一条很宽的隔离带,有人来游行示威,你在外面尽管喊好了。

由于我们生产要用水,所以我们把河流可能经过的道路以及河流区两边的土地全部买了。为什么买了呢?因为我们取水,再加上洪水,这条河流会把河岸边冲塌下来。如果把别人的地冲塌了,我们就赔不起了。

实际上,印尼老百姓很朴实,并不想怎么样,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土地资产私有权观念,这块地是我的,如果因为你取水把我的土地冲了,那这辈子你要养我。于是,我们提前就把地买来,怎么冲,都是冲自己的,彻底消除了赔偿风险。

第五招,把“围墙内”和“围墙外”事儿分头管理。

印尼青山工业园区的建设速度为什么这么快?因在短短五年不到的时间里面,34.15亿美元的资金都扎下去了。

主要一点就是我们成立了园区公司,我们园区公司的目标,就是使印尼青山工业园区内的建设施工条件、运营条件跟中国国内的差不多,所有的问题园区公司把它堵在“围墙外”。所以我们就把复杂的社会公共关系事务全部交由园区公司解决。那园区公司的钱从哪里来的呢?我们就在码头上加个码头附加费,公开透明地向入园企业收取。

第六招,依靠印尼员工创造中国速度、中国质量。

在印尼搞重型传统产业,必须依靠当地员工,这是我们赴印尼必须想明白、想清楚的事情,我们要适应印尼的劳动用工环境。

在印尼,政府、官员最关心的是外资企业能够为本地提供多少就业岗位?因为创造就业岗位,跟选票数量直接相联。而企业拉动GDP跟选票没有大关联,因为GDP是国家的,绝大部分的税收是收归中央政府,跟县长、省长也没有什么关联,大关联的是就业的问题。所以我们就致力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实现园区快速建设、提高产值,必须依靠印尼本地员工。

印尼人有很可爱的一面。你让他做一件事,他会很认真地去做。但是你今天让他这样做,明天让他那样做,他就会不适应的。你让他不断地做同一个事情就可以,然后跟他交朋友。

2009年,我曾批评一位印尼的高管,他没有反驳。后来我了解到,是我批评错了。他很可爱,习惯不争辩,领导跟他怎么说,他就接受,他不会给别人挖陷阱,更不会把错误推到别人身上。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清纯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中国的高管喜欢印尼人,非常好,只有真正从心底里喜欢他,才能够培养他,才能够爱他,才能够让印尼员工发挥价值到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