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禁令后,日本废塑料寻找出路- 商界快报 -商友邦网
商友邦网,助力企业全球化,为企业出海领航。     帮企业找客户     帮客户找产品     帮产品找物流     商友邦网--商人的国度(Business friendly network--Businessman's kingdom)     凝聚"一带一路"企业力量,践行"一带一路"伟大倡议。     商友邦网,“数字丝路”开创者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我的商圈 | 客户中心 | 使用帮助   你好,   欢迎来到商友邦全球企业服务平台!
                                   

中国禁令后,日本废塑料寻找出路
 
信息来源:网络       信息发布时间 :2018/8/8 21:12:10

 

废纸、PET瓶、废塑料……在日本,每天生活被排放的垃圾失去了去处。此前作为接收方的周边各国相继限制进口,导致所有的废弃物开始滞留在日本国内。日本垃圾处理的“最前线”是什么情况呢?

东京大井码头附近的京滨岛是经济高速增长期填海建造的人工岛。废弃物处理公司鳞次栉比,大型卡车不断运入废塑料和废铁等。 

  7月上旬,“已经处理不过来了”,某处理公司的男性社长(44岁)发出一声叹息。被压缩的废塑料块堆积至近5米高,保管场所已经满满当当。但运输的卡车仍络绎不绝。社长抬头看着垃圾山说:“这些积压是去年的1.5倍。以后还会更多”。

日本各地的存放场所不断出现相同景象。原因是自2017年底起,中国开始限制废弃物的进口。不仅是日本,美国和欧洲等的大量垃圾也失去了去处。 

  中国亚星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孙自强(54岁)表示,中国自1980年代后半期开始进口世界的废弃物,作为再生资源加以利用。该公司开展废塑料再利用业务,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而扩大了规模。 

  据悉,由于停止进口废弃物,中国也出现了难以维持业务的废品回收企业。孙自强的企业也是其中之一。亚星将关闭位于上海郊外的工厂,进行中国法人的清算程序。 

  在全盛期的2015年,仅仅是废塑料日本就有88万吨出口到中国。其中34万吨的PET瓶换算为500毫升装,相当于110亿瓶。涉足工业废弃物处理的日本白井集团社长白井彻表示,“此前太依赖中国了”。  

  3月,埼玉县熊谷市的一家回收利用工厂竣工。这是中国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的新工厂。总经理杜国强(63岁)表示,如果不能进口,也可以在日本进行回收利用。在日本制成再生原料向中国出口不会受到限制。9月,该公司还将在埼玉县加须市开设工厂。 

  中国的回收利用企业将基地转移至日本的趋势不仅限于此。但仍无法全部处理日本国内的废弃物。其中有一些属于非法丢弃,难以追踪最终去向。  

 在日本关东地区的郊外,在远离干道的小路旁边,可以看到废弃物处理企业的招牌。在工作现场,年轻的男性将废弃吸尘器分解为主机、电源线和软管。男性社长(59岁)透露,“中国启动进口限制后,这些东西流向了这里”。 

  工人的一半是来自中国的技能实习生。由于人手不足,工厂将技能实习生从5人增加至10人。据悉,还有的企业将废弃物作为“二手物品”出口。 

  星巴克将停止提供塑料吸管。欧盟也制定了禁止一次性塑料产品的方针。如何排放本国难以消化的垃圾,各国已迎来需要做出调整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