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企业家曾宪梓-经理人风采-商友邦网
商友邦网,助力企业全球化,为企业出海领航。     帮企业找客户     帮客户找产品     帮产品找物流     商友邦网--商人的国度(Business friendly network--Businessman's kingdom)     凝聚"一带一路"企业力量,践行"一带一路"伟大倡议。     商友邦网,“数字丝路”开创者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我的商圈 | 客户中心 | 使用帮助   你好,   欢迎来到商友邦全球企业服务平台!
                                   
 经理人风采发布信息详细资料
视频展示区:
    
图片展示区:
点击此图放大
经理人姓名: 功勋企业家曾宪梓 联系地址:
所属分类: 8 联系电话/手机: 0
经理人简介:

9月20日,金利来集团创始人、香港著名企业家曾宪梓先生,在故乡广东梅州去世。

就在去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大会上,曾宪梓还被表彰为“改革先锋100人”,称号是“倾力支持国家改革开放的香港著名企业家”。整个香港商界仅3人入选,而曾宪梓是当时3人中唯一健在者。

2019年,圆明园为了感谢曾宪梓对遗址保护做出的贡献,为其塑半身像。

没有大哥的电报,他就不会离开广州去了泰国,若是没有叔父的资助,他也无法又回到香港立足。若是真的继承了泰国的两间小百货商铺,或许就没有后来的“香港领带之王”。

在泰国转了5年,1968年却又带着一家老小回到香港,依旧没有片瓦遮身。然而此时的曾宪梓身上多了两样东西:叔父资助的一万港币,还有他在泰国跟随大哥与叔父学会的泰国丝领带制作工艺。

 

曾宪梓从不忘记所有帮过他的人,就像他之前过境香港时住在姑妈家,得了很大帮助,很是感激,所以当怀里揣着叔父给的一万港币还没捂热乎,就先掏出2000给了姑妈,当做感谢。

 

剩下的钱,他租了个房子,作为家庭作坊,由从泰国叔父那里订货布料丝料,开始制作领带来卖,一个中山大学的生物专业高材生,为了养家糊口,化身为小裁缝。

 

好在一家人特别团结,老婆也上阵一起帮忙,连老母亲都帮着他熨领带。

那时,他仔细算过,一家人的房租、水电费、吃饭、孩子读书等,总计每月要1000多港币,每天就是50港币,这是一家人在香港立足的最低生活成本。

 

当时,他卖一打12条领带,利润只有10元,于是他暗暗给自己定计划,每天必须卖掉5打60条领带,才能赚够50元,才够全家一天的家用,卖不完这个数,绝不回家。

 

1968年的香港,烈日当头,34岁的曾宪梓,说着一口客家味儿的蹩脚粤语,沿街叫卖自己制作的领带,为了全家人每天50块的生活保障奔波,卖一打利润只有十块钱。

 

他根本舍不得进餐馆吃饭,饿了啃干粮,他最中意的美餐,就是鲜牛奶,因为便宜又营养。

 

可还有人嘲笑他,因为他说粤语带有浓重的客家口音,当他站在街头卖领带的时候,人家就喊:“客家佬,话都没说明白,还想当富翁咩?”

 

曾宪梓一笑而过,他事后说:我不偷、不抢、不骗,我自食其力,别人说什么,我不在乎。

 

嘲笑者都还算好,曾宪梓有时候推门进西装店去推销领带,结果被老板直接给骂着轰出来了。

 

曾宪梓却不生气,第二天还去那家店,还买了杯咖啡,说:昨天我不识相,可能耽误老板你做生意了,我向你道歉,我为你买了杯咖啡,虽然不贵,是一份心意。

 

西装店的老板震惊了,他昨天明明把这个卖领带的骂出去了,他今天居然又来,还向自己赔礼道歉,还给自己买咖啡。

 

老板再也没骂曾宪梓,而是和他认真聊了起来,日后每天曾宪梓卖领带路过,都会进店和这老板打招呼聊聊,日久天长,俩人居然成了朋友。

 

后来有一天,西装店老板对曾宪梓说:干脆,你留下一批领带,放在店里,我帮你卖!

 

在充满尔虞我诈、生存竞争异常激烈的香港,曾宪梓的“化敌为友之法”,为他赢得了许多的人脉和帮忙,销量也增加了。

 

有人骂他的领带做工粗糙,他也不恼,虚心问人家到底是哪里做工不好,好的是什么样。

 

有人说他的领带设计不好,他还高兴,谦虚地讨教客人都喜欢什么样的设计。

 

一来二去,他的领带虽然出自家庭作坊,却进步非常大。最终,他凭借着与百货公司经理们的热切联络,成功地让自己的领带进入了百货公司的柜台。

 

自此开始,曾宪梓一家才不愁吃饭的钱了。

 

从沿街叫卖时的一打领带赚10元,曾宪梓正是用那一张张10块钱,堆出了日后的“香港领带之王——金利来”。

虽然领带进了百货公司,全家不再愁吃饭钱,但曾宪梓并没有就此放轻松。

 

因为他发现,香港本地产的领带,很多一打才卖20块,最贵只能卖到一打40块左右,但法国等欧美生产的,可以卖更贵。

 

有人说是因为港人消费崇洋媚外,曾宪梓一赌气,花了全家一个月的饭钱,买了几条欧美品牌领带,回家拆开仔细研究,发现港货与洋货的价格差异,并非“崇洋媚外”四个字可以解释。

 

他发现,欧美品牌的领带,从设计审美,到布料选用,到剪裁工艺,都高出港货许多,甚至他这个做了多年领带的人,把一款欧美领带拆开之后,居然缝不回去了。


于是,他开始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钻研领带,把欧美各款领带都买回来大卸八块,仔细研究,最终仿制出了自己的款式,并告诉百货公司:我要卖60元一打。此后不断提价,70、80、90,甚至108元。

百货公司经理以为他在做梦,港货不可能卖得比洋货还贵,结果几周后,曾宪梓的领带卖断了货。


他觉得,他的时代终于来了。

 

直到那时,他还是沿用叔父在泰国的领带牌子——金狮。可金狮在某些方言里发音听起来不太好,不够吉利,港人又最喜欢好彩头,所以他把金狮的英文Goldlion,用中文来读,就改名叫做“金利来”。

1970年,在港货普遍还没有自信的时候,曾宪梓却做了个令人不解的举动:登广告。

 

他花了相当于全家2个月生活费的钱,3000港币,在报纸登了则广告:向父亲致意,买金利来领带。

 

那刚好是父亲节前,广告词是曾宪梓自己写的。

一向节俭的曾宪梓,在广告上花钱却很大胆,不过这3000块没白花,订单如雪片飞来,他的家庭作坊再也不够了,本来只有5个工人,现在要请35个。

 

广告的甜头,他还没吃够。1971年,中国乒乓外交火热,香港人也爱看乒乓球比赛,中国队回国,路经香港进行表演赛,电视转播节目的制片人找到曾宪梓,找他投广告,但这次不是3,000,而是30,000港币。

 

曾宪梓吓呆了,3万足够他买下租用的厂房了,他想做广告也没那么多钱啊。后来两人商定,3万块,分期付款,一次给3000。乒乓比赛电视播出,火遍全港,他的领带也卖疯了。

1974年,香港经济大萧条,股市市值跌了七成,百业衰败,然而曾宪梓却借此机会提高领带质量,同时提高价格,成为为数不多的在“大萧条”中存活下来,并成为高端品牌的港货。


成功后的曾宪梓,像田家炳等许多客家英杰一样,不忘回馈祖国和故乡。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曾宪梓捐资支持国家教育、航天、体育、科技、医疗与社会公益事业,历年捐资逾1400项次,累计金额超过12亿港元。


曾宪梓先生,广东梅州人。他开创了中国驰名商标金利来品牌,他为祖国服装用品行业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率先在中国实行广告营销策略,率先回到内地投资创业。他为社会增加了就业岗位,为国家增加了税收,为改革开放以及为慈善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籍此,商友邦网特授予他为【功勋企业家】荣誉称号,永载商业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