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历史悠久。根据古籍记载,老挝在公元1世纪至7世纪末叶,隶属于 扶南国。后来又隶属于 真腊国。
公元1353年建立 澜沧王国,为老挝历史鼎盛时期,曾是东南亚最繁荣的国家之一。
1707~1713年逐步形成了琅勃拉邦王朝、万象王朝和占巴塞王朝。
1945年8月老挝人民举行武装起义,10月12日宣布独立,成立了伊沙拉阵线。
1946年西萨旺冯统一老挝,建立 老挝王国,这是首次老挝君主统治一个统一的老挝。同年,法国再次入侵,伊沙拉政府解体,1950年爱国力量重建伊沙拉阵线,成立了以 苏发努冯亲王为总理的寮国抗战政府。
1954年7月法国被迫签署关于恢复 印度支那和平的 日内瓦协议,法国从老挝撤军,不久美国取而代之。
1962年签订关于老挝问题的日内瓦协议,从老挝撤军。老挝成立以富马亲王为首相、苏发努冯亲王为副首相的联合政府。
1964年,美国支持亲美势力破坏联合政府,进攻解放区。1973年2月,老挝各方签署了关于在老挝恢复和平与民族和睦的协定。1974年4月成立了以富马为首相的新联合政府和以苏发努冯亲王为主席的政治联合委员会。
1975年12月首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万象召开,1975年12月2日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老挝人民革命党执政,老挝历史上600余年君主制终结。
2016年4月,老挝第八届国会第一次会议在万象召开,会议选举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本扬·沃拉吉为国家主席,选举中央政治局委员通伦·西苏里为政府总理。
万象是老挝的首都,面积3,920平方公里,人口85万(2012年)。最高平均气温31.7℃,最低平均气温22.6℃。万象是一座历史古城,自16世纪中叶塞塔提腊国王从琅勃拉邦迁都于此后,这里一直是老挝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万象意为“檀木之城”,据传从前此处多檀木。万象位于湄公河中游北岸的河谷平原上,隔河与泰国相望。由于城市沿湄公河岸延伸发展,呈新月形,因此万象又有“月亮城”之称。万象是老挝最大的工商业城市。
老挝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5月至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年平均气温约26℃。老挝全境雨量充沛,年降水量最少年份为1250毫米,最大年降水量达3750毫米,一般年份降水量约为2000毫米。
水文
发源于中国的湄公河是老挝最大河流,流经西部1900公里,流经首都万象,作为老挝与缅甸界河段长234公里,老挝与泰国界河段长976.3公里。
政体
老挝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老挝人民革命党是老挝唯一政党。1991年老挝党“五大”确定“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提出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等六项基本原则,实行对外开放政策。2001年老挝党“七大”制定了至2010年基本消除贫困,至2020年摆脱不发达状态的奋斗目标。2006年老挝党“八大”强调继续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方向和革新路线,重申落实“七大”制定的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011年老挝党“九大”的主题是“加强全民团结和党内统一,发扬党的领导作用和能力,实现革新路线新突破,为2020年摆脱欠发达国家状态和继续向社会主义目标迈进奠定坚实基础”。 [1]
宪法
1991年8月,老挝最高人民议会第二届六次会议通过了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宪法明确规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是人民民主国家,全部权力属于人民,各族人民在老挝人民革命党领导下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1]
议会
老挝国会(原称最高人民议会,1992年8月改为现名)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和立法机构,负责制定宪法和法律。国会每届任期5年,每年召开两次会议,特别会议由国会常委会决定或由三分之二以上的议员提议召开。国会议员由地方直接选举产生。第六届国会于2011年6月选举产生,国会议员132名,主席巴妮·雅陶都(PANY YATHOTU)(女)。 [1]
老挝第八届国会第一次会议2016年4月20日上午在万象召开,会议选举中央政治局委员巴妮·亚托杜为老挝第八届国会主席。 [2]
政府
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本届政府于2011年6月组成,下设21个部门(18个部和3个直属机构)。总理通邢和四位副总理均连任。总理府更名为政府办公厅,设6名政府办公厅部长(1名兼任办公厅主任)。撤消国家邮电署、科技署、水资源与环境管理署和公务员管理署。新成立邮电通信部、科技部、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和民政事务部。原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合并为教育体育部、原新闻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为新闻文化与旅游部。
政府主要成员:政府总理通邢·塔马冯(THONGSING THAMMAVONG),副总理阿桑·劳里(ASANG LAOLY),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通伦·西苏里(THONGLOUN SISOULITH),副总理宋沙瓦·凌沙瓦(SOMSAVAT LENGSAVAD),副总理本邦·布达纳冯(BOUNPON BOUTTANAVONG),副总理兼教育部长潘坎·维帕万(PHANKHAM VIPHAVANH),国家监察署长兼反贪局长本通·吉马尼(BOUNTHONG CHITMANY)。 [1]
老挝第八届国会第一次会议2016年4月20日上午在万象召开,选举中央政治局委员通伦·西苏里为政府总理。 [2]
司法
老挝最高人民法院为最高司法权力机关。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坎潘·西提丹帕(KHAMPHANH SITTHIDAMPHA),2011年6月当选;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坎山·苏冯 (KHAMSANE SOUVONG),2011年6月当选。
政党
老挝人民革命党(THE LAO PEOPLE’S REVOLUTIONARYPARTY):老挝唯一政党和执政党,前身为 印度支那共产党老挝支部。1955年3月22日建立,原称老挝人民党,1972年召开“二大”时改为现名。现有党员约19.2万人。其宗旨是: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新事业,建设和发展人民民主制度,建设和平、独立、民主、统一和繁荣的老挝,为逐步走上社会主义创造条件。
本届(第九届)中央委员会于2011年3月产生,由61名中央委员组成。朱马里·赛雅颂为党中央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共11人:朱马里·赛雅颂(CHOUMMALY SAYASONG)、通邢·塔马冯(THONGSING THAMMAVONG)、本扬·沃拉吉(BOUNNHANG VORACHIT)、巴妮·雅陶都(PANY YATHOTU)(女)、阿桑·劳里(ASANG LAOLY)、通伦·西苏里(THONGLOUN SISOULITH)、隆再·皮吉(DOUANGCHAY PHICHIT)、宋沙瓦·凌沙瓦(SOMSAVAT LENGSAVAD)、本通·吉马尼(BOUNTHONG CHITMANY)、本邦·布达纳冯(BOUNPONE BOUTTANAVONG)、潘坎·维帕万(PHANKHAM VIPHAVANH)。
老挝建国阵线成立于1956年1月,原名老挝爱国战线,是老挝人民革命党领导下的民族统一战线组织。主席潘隆吉·冯萨(PHANDUANGCHITH VONGSA)。 [1]
本扬·沃拉吉在2016年1月举行的老挝人民革命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2]
政要
朱马里·赛雅颂: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1936年6月3日生于阿速坡省。1954年参加革命。1975至1991年,历任总参作战局局长、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第一副部长,1990年晋升中将;1991年8月被任命为国防部长;1998年2月任副总理兼国防部长;2001年3月,在第四届国会七次会议当选国家副主席,2002年4月连任;2006年3月,在老党“八大”当选党中央总书记,6月被第六届国会一次会议选举为老挝国家主席。2011年3月在老党“九大”和6月第七届国会一次会议上分别再次当选党中央总书记和国家主席。
通邢·塔马冯:老挝政府总理。1944年4月12日生于华潘省。1959年8月18日参加革命。早年在地方从事教育工作。 1976年至1982年任教育部组织局局长,1982年任中宣部副部长,1983年至1988年任文化部长,1988年当选最高人民议会(老挝国会前身)议员、副议长,1993年任中组部长,2002年4月任万象市委书记兼市长。2006年当选国会主席。2010年12月在第六届国会十次会议上被任命为政府总理。2011年6月连任。
巴妮·雅陶都(女):老挝国会主席。1951年出生于川圹省,苗族。长期在金融部门工作,曾任国家银行行长、国会少数民族委员会主任。2002年任国会副主席。2006年3月,在老党“八大”上当选政治局委员,同年6月连任国会副主席。2010年12月在第六届国会十次会议上当选国会主席。2011年6月在第七届国会一次会议上再次当选国会主席。 [1]
2006年老挝党“八大”强调继续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方向和革新路线,重申落实“七大”制定的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011年老挝党“九大”的主题是“加强全民团结和党内统一,发扬党的领导作用和能力,实现革新路线新突破,为2020年摆脱欠发达国家状态和继续向社会主义目标迈进奠定坚实基础”。当前,老挝政治稳定、社会安宁。 [1]
军制
老挝人民军前身为老挝爱国战线领导的“寮国战斗部队”,始建于1949年1月20日,1965年10月改名为老挝人民解放军,1982年7月改称现名。最高领导机构是中央国防和治安委员会,朱马里·赛雅颂任主席,隆再·皮吉任国防部长。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最少为18个月。 [1]
军力
武装部队总兵力约6万人。其中陆军约5万人,主力部队编为5个步兵师;空军2000多人;内河巡逻部队1000多人;部队机关院校5000人。
老挝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1986年起推行革新开放,调整经济结构,即农林业、工业和服务业相结合,优先发展农林业;取消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转入经营核算制,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经济政策,逐步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努力把自然和半自然经济转为商品经济;对外实行开放,颁布外资法,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经济关系,争取引进更多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1991年至1996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7%。1997年后,老挝经济受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冲击。老挝政府采取加强宏观调控、整顿金融秩序、扩大农业生产等措施,基本保持了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2001年至2006年,老挝经济年均增长6.8%。2006年至2010年,老挝经济年均增长7.9%。
服务业
老挝服务业基础薄弱,起步较晚。执行革新开放政策以来,老挝服务业取得很大发展。2012~2013财年,服务业增长9.7%,占GDP的38.9%。 [1]
旅游业
老挝琅勃拉邦县、巴色县瓦普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著名景点还有万象塔銮、玉佛寺,占巴塞的孔帕萍瀑布,琅勃拉邦的光西瀑布等。革新开放以来,旅游业成为老挝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老挝与超过 500家国外旅游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开放15个国际旅游口岸,同时采取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减少签证费,放宽边境旅游手续等措施,旅游业持续发展。2011~2012财年老挝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90万人次,旅游业收入4.35亿美元,同比增长7.1%,前三大游客来源国为泰国、越南和中国。2013年5月,老挝被欧盟理事会评为“全球最佳旅游目的地”。
对外贸易
老挝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与19个国家签署了贸易协定,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欧盟、瑞士、加拿大等35个国家(地区)向老挝提供优惠关税待遇。主要外贸对象为泰国、越南、中国、日本、欧盟、美国、加拿大和其他东盟国家。2011~2012财年进出口贸易总额38.13亿美元,其中进口17.48亿美元,出口20.65亿美元,贸易逆差3.17亿美元。 [7] 2012年10月,老挝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