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嘉楼州(
马来语:Negeri Terengganu),旧称丁加奴,是
马来西亚十三个州之一,首府
瓜拉登嘉楼市(Bandar Kuala Terengganu),位于
马来西亚半岛东海岸,东面是中国南海,北、西北面是
吉兰丹州,南、西南面是
彭亨州,面积12959平方公里(2016年),人口120.77万(2017年),下辖八个县。
登嘉楼之马来名在《
爪哇史颂》本为Trengganu,葡萄牙人称其为Talagano,后来改成Terengganu。华文名称方面,中国《汉书》称为都元国,《康泰吴时外国传》和《水经注》称为屈都干,宋代《诸蕃志》中称登牙侬。元代《岛夷志略》称丁家庐,元代《大德南海志》作丁茄芦,明代《郑和航海图》中作丁家下路,《明史》称为丁机宜,清代《海国见闻录》作丁葛奴。
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合邦自英国独立后以来,其中文名为丁加奴,20世纪70年代后民间开始用登嘉楼这名称,直到2004年9月当地华人以丁加奴名带有贬义,即添“丁”“加”做“奴”才为由,正式向
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要求改名为登嘉楼,有“登”上更“嘉”一层“楼”之意。最终在2005年4月8日,该理事会正式宣布使用“登嘉楼”,州首府瓜拉丁加奴也改称瓜拉登嘉楼。
登嘉楼州简史
在中国明代史书中的记载为登嘉楼、
丁机宜等,传说郑和曾经到过登嘉楼的日郎(Jeram),因此人们在当地建造一座三保公庙。在登嘉楼河上游的瓜拉勿浪(Kuala Berang),发现一块爪夷文石碑,瓜拉勿浪(Kuala Berang)发现一座1303年的碑铭显示,登嘉楼在当时就已是受伊斯兰王朝所统治。当时的登嘉楼有向北部的暹罗朝贡。随著马六甲王朝于14世纪兴起后,登嘉楼亦成为马六甲王朝的臣属。不过,这样的身份并没有让登嘉楼停止和暹罗及中国进行商业活动。
18世纪初,登嘉楼王室终于登上历史舞台,第一任苏丹是柔佛王朝第十九任苏丹的后裔苏丹玛末(Sultan Mahmud)。登嘉楼是于1724年时正式成为一个州,柔佛其中一位前苏丹的弟弟,苏丹赛纳阿比丁成为第一位登加奴州苏丹。早期登嘉楼和柔佛保持紧密的关系,但是,19世纪时,暹罗王朝控制了登嘉楼,使它成为暹罗的臣属。当时登嘉楼州的统治者是苏丹奥马陛下(Sultan Bagindaomar),他很有智慧的使暹罗王不要干预州事务的运作,在他统治之下,登嘉楼得以兴盛发展。
19世纪,登嘉楼成为
暹罗的藩属,尽管海峡殖民地对登嘉楼采取不干涉的政策,个别的英国人却对登嘉楼的王位之争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1909年暹罗和英国签订《
1909年曼谷条约》(The Bangkok Treaty),英国终于从暹罗手中继承登嘉楼的管制权,并将登嘉楼和玻璃市、吉兰丹、吉打、柔佛等五邦组成
马来属邦(Unfederated Malay States);1948年登嘉楼参组
马来亚联合邦,并在1957年8月31日脱离英国统治;1963年9月31日,成为
马来西亚州属。
马来西亚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登嘉楼州对马来西亚GDP的贡献率仅2.6%(289亿令吉),排名倒数第四,州经济增长率为3.1%(2010年不变价),较
砂拉越和
彭亨两州高。占主导地位的产业是服务业、制造业和农业。登嘉楼州
人均GDP为27268令吉,低于马来西亚人均收入38887令吉。
原油及天然气体提炼厂亦在格谍KERTEH及北加PAKA设立起来。州内其他经济活动包括:家庭加工业、造船业及农业等。登嘉楼州政府正尝试将州经济活动多元化,在瓜拉登嘉楼、龙运(Dungun)及甘马挽(Kemaman)等地区相继设立了许多的工业区。
登嘉楼州第一产业
在2016年,登嘉楼州农业总产值149亿令吉,占州经济比重为50.2%,相对于2015年农业对州经济贡献比重下降了0.6%。 据统计局报告指出,农业对经济贡献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厄尔尼诺现象对油棕造成的影响所致。
登嘉楼州第二产业
在2016年,登嘉楼州制造业总产值320亿令吉,占州经济比重为38.4%,相对于2015年制造业对州经济贡献比重上升了2.0%。
登嘉楼州第三产业
在2016年,登嘉楼州服务业总产值493亿令吉,占州经济比重为8.3%,相对于2015年服务业对州经济贡献比重下降了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