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士山顶上的研究
由于气象卫星的投入使用,完成了使命的无人富士山测候所作为NPO法人在每年夏季接待国内外的研究者们再次开始活动。
海拔3776m的富士山山顶长期以来都在进行气象观测。有效利用日本最高海拔的气象观测正式始于1932年,同时成立了中央气象台(现在的气象厅)临时气象观测所,开始了全年的气象观测。1964年,山顶建造了能够进行半径800公里观测并称之为富士山雷达的气象雷达,使日本与台风预报有关的气象观测实现了飞跃的进步。但在20世纪70年代投入使用气象卫星后,富士山观测所的作用逐渐变小,并在1999年停止使用富士山雷达,2004年留下了地区气象观测系统(AMeDAS)后,富士山测候所成为了无人的设施。
但是,认为封闭该设施很可惜并希望继续使用的呼声很多。为了响应这一呼声,2005年成立了认定NPO法人“富士山测候所有效利用会(以下缩写为MFRS)(注1)”。
担任MFRS事务局长的东京理科大学理学部教授三浦和彦如下谈论了富士山测候所的重要性。
“富士山作为独立山峰,其山体的一半以上位于自由对流层(注2)。也就是说可以直接观测大气而不受平地上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也是推进全变变暖和越境大气污染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观测设施”
MFRS从气象厅租用原富士山测候所的部分设施,从2007年开始在每年7月到8月的两个月内实施夏季观测。每年逗留在山顶的研究者数量增加到400到500人,其中也包括台湾、法国、德国等海外研究小组的参加者。MFRS不仅在山顶实施大气的观测研究,还在诸如产生雷云的放电现象、宇宙射线(注3)的测定、永久冻土(注4)的监控、高处的医学和训练研究等广泛领域开展研究。
三浦教授为了调查气溶胶(细颗粒)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由对流层的新颗粒生成、云凝结核(注5)的形成、云的产生过程,在富士山的山顶对气溶胶和云粒子实施了测定。从2006年到2016年,夏季的观测时间总计达到300天,25nm以下颗粒浓度形成高浓度的新颗粒生成现象被观测到236次。包括白天的94次和夜晚的142次,夜晚被观测到的次数更多。欧洲阿尔卑斯山的少女峰和喜马拉雅山、洛矶山脉等山脉并没有发现该现象,因此推测是富士山固有的结果。
与平地相比,富士山山顶的气压和气温极低,该设施暴露在强风和强烈直射阳光的环境之下,这使得研究者非常辛劳。
担任MFRS理事的土器屋由纪子江户川大学名誉教授说到,“研究者患上高空病,积雪和施工误差造成输电线损伤或断裂,每年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她还说到:“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夏季逗留在山顶2个月导致设施的维持费用增加到3到4千万日元。由于是位于作为世界遗产的国立公园之内,卫生间的垃圾也要自己带回。虽说如此,但如果富士山测候所不再存在,也就无法再建造相同的设施。我认为应该有效利用当前的设施,同时永久实施维护和管理”。
MFRS在确立全年观测体系的同时,计划在世界各地的高处测候所和网络上共享获得的数据。如果世界中的研究者们能够共享信息,则可以进一步提升高处的观测精度,并有利于全球规模的环保等。
“对研究者而言,富士山的山顶是一座宝库。”
三浦教授和土器屋教授的意见都相同。
2007年的第1次夏季观测以后,附带同行评审的学术论文达到57篇,学会发表达到500次以上,成果丰硕。2017年11月6日到10日,MFRS在静冈县御殿场举办了第三届“山岳地区的大气化学和物理相关国际研讨会”。来自12个国家和1个地区的76名先进研究者们共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位于珠穆拉玛峰的大气观测所得出了这样的数据:珠穆拉玛峰流动的大气中存在微量气体和气溶胶有重要关系的化学污染和化学反应。
富士山测候所不仅是研究设施,还作为培训和研究者培养的场所受到瞩目。就像富士山从山顶开始延伸一样,富士山测候所也正在向未来展翅飞翔。
(注) 1 富士山测候所有效利用会的英语名称为NPO Mount Fuji Research Station,该名称源自NPO Valid Utilization of Mt. Fuji Weather Station,2016年进行了更改。 2 地球大气层表面附近受底面和海面影响的部分称之为大气边界层(大约1,000米),再到其上对流层界面(大约10,000米)的部分称之为自由对流层。 3 从宇宙向地球不间断高速注入的原子核和基本粒子。 4 地下温度全年低于0℃,连续2年以上冰冻的土地。 5 水蒸气冷凝时的微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