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马县的制丝产业中,女性自古以来就发挥着重要作用。
群马县山地较多,适合水稻耕作的土地却很少。因此,从奈良时代(710-794)起,当地的人们就利用斜坡地势植桑养蚕、缫丝、制作纺织品。到了江户时代(1603-1867)中后期,上州(现在的群马县)已经发展成为日本极具代表性的制丝产地,尤其是桐生地区(现在的群马县桐生市)作为高级丝绸制品的产地,已经和京都的西阵比肩齐名了。
到了明治时代(1868-1912),日本的海外贸易日益繁荣,政府为了获取外汇,开始加大力度发展制丝产业。作为其中一个举措,日本政府于1872年在群马县富冈市设立富冈制丝厂,并引进了当时西方最先进的机器,由此开始了生丝的大量生产。从明治时代到昭和时代(1926-1989)中期,包括群马县在内的日本各地都生产生丝,1930年至1940年间,日本的生丝产量占到了世界总产量的80%左右。
群马县企划部的井上昌美表示“日本的制丝产业为近代化做出了极大贡献。在日本的制丝产业中,群马县汇聚了养蚕、制丝、纺织品制造的所有产地,而这是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特征。此外,在制丝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的是女性”。
在群马县的养蚕农户家,主要由女性负责照料蚕。此外女性还利用各家的手工纺织工具制作衣物。富冈制丝厂里也有众多女工从事制造生丝的工作。其原因之一是由于与男性相比,女性的手指纤细,更适合制丝及纺织等细腻的工作。另一方面,男性担负起需要力气的工作以及工具的管理等,协助女性们工作。
明治以后,群马女性活跃于社会的事在日本广为传播,群马也因此被人们认为是“妻子当家”的地方。“妻子当家”意味着妻子在家里比丈夫更有地位。
井上表示“在日本女性地位还不高的时代,在群马县参与制丝业的家庭里,妻子就已经与丈夫平等地分担家务和工作了。这在其他地方人眼里,就被看做是妻子欺压丈夫了”。
群马县直到现在仍然继承着养蚕、缫丝和纺织的传统。比如,在群马县北部的六合赤岩还保留着明治时期建造的养蚕户的相关建筑,该地区也被指定为国家传统建筑群保存地区。在这里,参观者可以看到用传统方法制造生丝及丝绸的工作场景。
在桐生市,1934年作为丝织品工会事务所而建起的桐生丝织品会馆的旧馆里正在举办丝织品的销售和纺织机的展览。在利用老纺织工厂而建造的纺织参考馆“紫”,参观者们还可以体验到染色和手工纺织。此外,在1870年创业的后藤纺织,人们可以参观到修建于明治至昭和初期的木质工厂。在这里,手艺纯熟的女工们现在仍在生产和服的腰带。
最后,井上表示“现在政府提出了实现女性绽放光彩的社会这个口号,而在群马的制丝产业中,女性自古以来就是熠熠生辉的。今后我们也会继续向后世传颂女性在群马制丝产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